标签:
家庭教育兰考大火美国收养中国孩子驻华大使洪博培杂谈 |
分类: 博文有约 |
网上原文:
孩子们有多苦
袁厉害的儿子杜鹏说,孩子们治不了的病,要不没钱看病,没过多久就死了。带到地里,挖个坑就埋了,连个坟头都没有。
8日晚上,我终于和袁厉害建立了联系。此时的她,已经受到了两名“保安”的特殊照顾,一批批记者被拦在了外面,也包括我。
无奈之下,我打通了袁厉害小儿子杜鸣的电话,再由他把手机转交给袁厉害。
从出事至今,袁家人几乎从没拒绝过我的当面采访或是电话采访,只是感觉袁家人都不善于表达,甚至为表达不出心里话,有些焦急。
电话那头的袁厉害声音很低,很客气。虽然没见过面,但总是以“弟弟”称呼。她开口就是,“他们为什么不让我见你,我想见你们呀,弟弟,你们在哪”。
当我提出采访时,她仍然是“你说吧,弟弟,我听着”。电话那头,她有些激动,言语有些混乱。她说,她给孩子们办过残疾证、办过孤儿证,但是没一个能办成的。
袁厉害说,她写过申请,县残联没给她一分钱。说到民政局,特意压低了声音,“他们根本就不管我”。说着说着,一提到孩子,电话中的袁厉害号啕大哭。
□原文记者:孟祥超(新京报深度报道部记者,发表兰考大火系列报道)
袁厉害和这些孩子,没有得到最起码一种尊重和被认可,甚至这些孩子连生存权都谈不上。上网去搜搜美国政府对前一段时间的“枪击案”处理的态度吧!尤其是看到微薄上的另一段:
http://s2/mw690/892344fagd332e76ff131&690
就在这个社区附件有个著名的公立小学,有一个看上去很文静的中国女孩8岁,比我儿子小两届,头上经常带着蝴蝶发卡,我称她为“蝴蝶女孩”,每次放学,我去学校,总能看到她,连续几年,一直见她穿着清爽,有时是运动休闲,有时是中国小唐装,发卡变换着不同的颜色,但始终有蝴蝶结。几乎每次彼此打招呼,蝴蝶女孩的微笑,似乎成了我的一个期盼。每天来接送她的是一位美国爸爸,记得有一次她的美国爸爸,还热情地用中文和我打招呼“你好吗”,“蝴蝶女孩很漂亮”“谢谢”!-----------这个美国家庭,是白人夫妻,领养了三个中国孩子,老大是中国男孩已经上了中学、老二中国女孩,上同所小学读五年级,老三就是“蝴蝶女孩”,二年级:在周末,经常看着他们一家五口牵着两条漂亮狗,去逛社区公园、或者到学校操场,这个美国爸爸陪同中国儿子打球,美国妈妈带着俩女儿荡秋千,陪同这三个孩子,这夫妻俩乐在其中!
在2012年达福地区欧文市的龙舟节上,我又意外地见到这个蝴蝶女孩,在场的一群女孩,都是从不同的美国家庭从中国领养来的,于是征得同意后,给她们来一张合影,她们的父母很乐意并支持她们参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活动。http://s1/mw690/892344fagd332ed47a170&690
(图:2012年龙舟赛上,参加活动的女孩们,她们有个展台,让小朋友一起来画出心中的梦想,认出那位漂亮的蝴蝶女孩了吗?)
在儿子的课后就读的中文学校里,也有一个中国女孩被美国家庭收养,在2102年11月中文学校的语言汇报演出中,小姑娘的武术表演,赢得在场家长和学生的热烈鼓掌,美国爸爸在舞台一侧帮助孩子拿着武术棍,妈妈在一旁为孩子拍照,细致的照顾,另华人家长敬佩和感动。后来知道,这个美国家庭,对这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除了让孩子就读日常的英文公立学校以外,还为孩子报名参加中文学校的中文学习。根据孩子的天性和爱好,协助孩子练习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乒乓球。 语言汇报演出结束后,女孩被爸爸妈妈拥抱着,娇憨的表情偎依在妈妈怀抱里,让我们知道她无比幸福!
中国女孩在美国长大的例子还有很多,去年网上报道了美国家庭收养的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女孩,回武汉寻亲,先后来了100多位家长来认亲;原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领养的中国女孩,在他们家庭的培养下,已经是位“国际小名媛”,对此网友并不陌生。
据媒体的事实报道,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家庭孤儿的数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再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看看,美国家庭办理收养中国孤儿手续和证明的案例,每周都有。
写到这里,关于环境、监管、法制、人性、价值观、大爱的评论和对比,语言已经变得苍白无力,我们希望袁厉害女士保重身体,得到更多社会良知的拥戴,祝福河南兰考县七位孤儿,在“天堂”好好安息!更祝福“孩子天堂”般美国环境的中国孩子,永远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http://s9/mw690/892344fagd332f37a7508&690
(洪博培很疼爱他的中国女儿,经常带她参加各种会议)
http://s13/mw690/892344fagd332f3a7f45c&690
(图:文中没提及的另一收养案例,具有墨西哥血统的美国人领养的中国残疾儿童,她也在公立学校学习,已经少女初长成)。
Helen
稿
01-1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