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家"孔府 导游词 (中)
http://s7/middle/891cb666gaa73016a7af6&690导游词 (中)" TITLE="“天下第一家"孔府 导游词 (中)" />
孔府御门
7.孔府三堂
三堂的摆设和前面不同,不像大堂、二堂那样庄严,有些像家庭居住的院落。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刑讯奴仆的地方,也就是衍圣公私设的公堂。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块大大的太湖石,放在这里是取“开门见山"的意思。衍圣公希望来孔府办事的人都能开门见山,说话不要吞吞吐吐。三堂正中悬挂的“六代含饴”四字,是乾隆为孔子第71代孙孔昭焕的高祖母,诰封衍圣公一品夫人黄氏题写的。当年乾隆来到曲阜,得知孔家六代同堂,非常高兴,就题写了这4个字。饴是高粱糖,后来引申为甜蜜,意思是说六代人生活在一起非常甜蜜。这一方“乔木春长"牌匾,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孔氏族里多人联名为衍圣公孔令贻3O岁寿辰而题赠的。东内间为接待室,西内间为书写官拟写奏折之处。
8.奎楼
面前这座四层的灰色小楼,建筑风格和其他建筑明显不同。这是孔家的避难楼,也是金银财宝楼,现在叫奎楼。这座楼内设有陷阱,不明情况的人进去,就会陷人机关被捉。楼里储存有淡水和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楼里还存有大量财宝。楼内一层和二层用铁皮包裹,以防备火攻。当有危难时,孔家的主人就躲到小楼里,但是自从小楼建好就从来没有用过。
9.内宅门
这道门把孔府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官衙,后面是内宅。内宅门也叫内宅禁门,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擅自人内。光绪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锐、金头玉锟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拿武器站在门前,有不遵命令擅自进入者“打死勿论"。那么,里面和外面是靠什么来联络的呢?大家看大门两边的耳房,房门上面还写有名字,这些人是专门在内宅门负责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bi白n),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个人,轮流值班,负责内传外达。旧时,孔府内用水要靠水夫从外面运来,挑水的挑夫都是男性,他们是不能进入内宅的。那水怎么送进去呢?大家随我到这边来。这墙上有一个水槽,叫“石流",它穿墙而过。挑水的挑夫把水倒入石流,水穿墙而过,流人墙内的水槽,里面有女佣接水,用以供应内宅。
1O.榆壁和石鼓
进了内宅门,大家回头看,这迎面壁墙上有一幅彩色图画,谁能说说这画中的动物是什么?它的名字叫猃(tan),一个反犬旁加一个贪婪的贪。这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贪得无厌。大家看,我国神话传说“八仙过海"中八仙的宝贝都被它拥有,它仍不满足,张着大嘴,两眼直盯着太阳,想把太阳也吞到肚子里,最后掉进大海淹死了。古时候官宦人家都要把这样一幅画放在出门能看得到的地方。出门办公的时候,有人喊“过狯壁",以此来警戒自己,为官要清廉,不要像狯这样贪得无厌,没有好下场。
狯壁以北的院中有4个带鼻的石鼓,是用来搭台唱戏的。以前,孔府养着戏班子,衍圣公要看戏就要搭台子,但是孔府是风水宝地,不可以随便挖坑栽桩,于是就有了这4个石鼓。
11.前上房
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举行婚丧嫁娶的主要场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举行寿宴的陈列。正中悬挂的“宏开慈宇”匾额,是孔氏族人送给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夫人陶氏的寿礼。中堂之上的大“寿"字是慈禧皇太后亲笔所题。
这间屋子里的摆设也是很有特色的。有花瓶,有石镜,还有一座停摆的时钟。这些摆设寓意深远,按照谐音是“始终平平静静"的意思,反映了孔家人的一种平和的心态。
大家往东侧问里面看,里面有一套床椅。这不是一套普通的卧具,是用荆根雕刻而成的,是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礼物。乾隆为什么要送卧具给孔府呢?这里面大有原因。据说,乾隆有个女儿,脸上长了一颗黑痣,算命先生说这颗痣主灾,唯一消灾的办法是把公主嫁给天下最富有的人家。乾隆和大臣们思前想后,天下除了皇家以外,最富有、最有权势的就是孔家了。但是乾隆是满族,而孔家是汉族,按照规定,满汉是不能通婚的。乾隆皇帝费尽心机,让公主认了一个汉族大臣于敏中做义父,然后以于家女儿的身份嫁到孔家,嫁给了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做了一品公夫人。这套床椅就是乾隆送给他女儿的嫁妆。乾隆为什么一生8次来曲阜,除了祭孔,他还有私事,就是看女儿。大家再看一下旁边房间的桌上,有一套餐具,这套餐具是供举办满汉全席用的。餐具共404件,用银制作,而且是象形餐具,器皿形状分别有鹿、鸭、鱼等。有些餐具分上下两层,上层放食物,下层盛水保暖。整个宴席要上196道菜,是招待皇帝和钦差大臣时举办的宴席。孔府菜独成一派,它与济南菜、胶东菜合称为鲁菜。作为家族菜而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菜系,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孔府菜最突出的特色是具有文化性,最能代表和体现出饮食文化的精髓。每道菜都与孔子家族发展史和儒家文化相关,如“一品豆腐”,讲的是官衔:“诗礼银杏",讲的是文化,等等。由于历史悠久,门第尊贵,孔府待客的饭菜名目繁多,十分讲究,有喜宴、寿宴、家宴之分,以色香味型俱佳而闻名于世,以清淡素雅而雅俗共赏。西里间是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里面陈列着孔子的部分著述和孔家家谱。
12.前堂楼
前堂楼是衍圣公孔令贻和他的夫人、子女居住过的一个院落,七间二层楼阁,高深宽敞,富丽堂皇。室内陈列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中间放置的是铜制的暖炉,是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问是“多宝阁",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竹雕、玉雕、牙雕、玛瑙杯、珐琅器、瓷器、如意,以及各种古代书画、名人墨迹等,极为珍贵的元、明衣冠也保存在这里。大家知道,每当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都要将前一朝代的服饰销毁掉,但因为孔家的独特地位,元、明时期的衣冠一直保存了下来。里套间是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前堂楼西一间,是孔令贻的四太太王氏宝翠的卧室,西套间是三太太丰氏的卧室。前堂楼东配楼是内管家的住室,负责收管礼品、点心、糖、茶等;西配楼是内勤老家人的住室。真是一主在院,百人听唤。
孔令贻先后娶过4个女人,2妻2妾。大太太孙氏,年纪轻轻,没有生育就去世了。于是孔令贻又买了丰氏为妾,可惜丰氏同样没有生育。二太太陶氏,是北京一个大房产主的女儿,据说长相、身材都特别像慈禧太后,但因为不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慈禧很不喜欢她。陶氏只生了一个女儿,3岁就死了。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孔令贻又纳王氏宝翠为妾。王氏是一个孤儿,从小在陶府家当、r鬟。随着年龄的增加,王氏出落得亭亭玉立,‘陶氏的两个哥哥同时看中了她,两个人为了她经常闹得不可开交。陶氏嫁到曲阜后,一次回娘家,她的两个哥哥又为了王氏大打出手,陶母见状,索性让陶氏把王宝翠带到曲阜做贴身丫鬟。因为王宝翠长得漂亮,被孔令贻纳为妾。王氏先后生了3个孩子,两个女儿孔德琦、孔德懋和儿子孔德成。虽然王氏是3个孩子的母亲,但是她并没有享受到做母亲的快乐。因为她是姨太太,所以每次都是王氏生孩子,陶氏坐月子。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抱到陶氏房中,是陶氏的孩子,而不是王氏的孩子。特别是生孔德成时,王氏难产,孩子久久不降生。后来陶氏命人把曲阜城的南大门和孔府的垂花门打开,并在上面挂了一把弓箭,意思是要生一个挎弓带箭的男孩子。折腾了许久,孔德成才降生。而孔德成生下来后,王宝翠未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孔德成就被抱走了。17天后,陶氏端了一碗药要王氏喝下去。王氏明白这药喝下去,自己就活不成了,于是苦苦要求陶氏让她见见孩子,但连这最后一点小小的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到死她也没有见到孔德成一眼。有朋友问,陶氏为什么要害死王氏,王氏是有功之臣呀。是的,正因为王氏生了孔德成,所以她非死不可。在封建社会,母以子为贵,随着孔德成的长大,王氏的地位必定会超过陶氏,这是陶氏所不愿意看到的。王氏的一生是凄苦的一生,在孔府备受陶氏的折磨,经常挨打,地位甚至比不上仆人。见到自己的女儿,要像仆人一样毕恭毕敬地喊小姐。孔德懋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当她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当她做了母亲以后,又失去了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