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课题论证报告

(2016-07-23 08:10:37)
分类: 课题开题报告

《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课题论证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陈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马来西亚心理学家教授玛利亚尼.默德曾讲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优胜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及身体体能的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使幼儿形成惟我独尊、自私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过度包办,使幼儿的实践得不到锻炼,孩子在交往之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主动发展的活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合作交往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医院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医生,可是医生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当来就诊的患者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

1、幼儿能主动与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好”等)

2、愿意接受同伴的邀请,并与同伴一起游戏并感受其中的快乐。

3、在分配角色时能商量,在发生冲突时能够尝试解决,对同伴的无意过错可以原谅。

4、自己喜欢的玩具不抢先、不独占,能够懂得谦让。

研究内容:

1、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提供适宜的中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材料和环境。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善于倾听并乐于表达。

3、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中班区域活动同伴交往的有效策略和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3—2016.6)

1、收集相关资料,按计划研读书籍。

2、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立研究重点。

3、观察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的表现。

(二)实施阶段(2016.7—2016.11)

1、整理收集好的资料,分析制定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指导方案。

2、进行理论学习,听专家的讲座指导,与相关书籍的研读反思。

3、与小组老师进行访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开展各种区域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6.12)

1、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五 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读书心得,教育随笔和案例分析。

2、活动集锦

3、结题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