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识别好书与坏书

分类: 滋味阅读 |
学会识别好书与坏书
http://s2/mw690/002vDW0ggy6HdWztVTj11&690
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时期,尤其应注重读书对自己的影响,所以也需要在读书生活中学会选择读物,学会识别好书与坏书。
好的书首先好在书的质量上。这里所说的质量并不是说非得装帧豪华,印刷精美不可,而是指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符合我们少年儿童阅读的、思想内容健康的书籍,它是相对于盗版、含有暴力等不良内容的书籍而言的。
其次,好的书在内容上往往也是一些经典书籍。所谓的经典,是经过了很长的历史发展后,被人们公认的好的、有价值的书籍。我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多积累一些经典名著,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为自己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所以,青少年读书,可选择名著,《语文课程标准》中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必读的名著,除这些名著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再选择一些。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好的书也必须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所谓自己的需要,是指书籍要符合你现在的学习水平、阅读水平。比如你现在正在读五年级,课堂中会涉及到不少历史知识,为了使自己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些,你可以选择《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来读,因为这些书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水平;如果你选择了《史记》,那根本就读不懂,吃力不讨好。当然,阅读水平是有个体差异的,同样是五年级,有的同学能阅读《西游记》原著,而有的小朋友则只能读它的青少年版。因此,选择读物要符合自己的阅读水平。此外,选择读物应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和交朋友一样,需要两厢情愿,需要有共同语言,强迫自己看不愿意看的书籍,反而破坏了读书的乐趣。
另外,选择读物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书籍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图书,图书是世界的当代写照,所以已经明显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书不必选择,即使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当然,书籍的好与坏也并不是恒定的。同是一本书,对于不同的人或者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意义和价值就不一样。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这样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这就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与一个人的个性紧密相关的事情,但也需要注意多种阅读的平衡。
选择读物,既体现了个性,也体现了修养。
更多精彩,尽在《少年儿童故事报》。
本报全国发行,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1-38(高段新潮版)、31-39(低段拼音版)。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少年儿童故事报
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snetg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