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本回应母公司注销,背后真相究竟几何?

(2025-11-16 17:14:01)
标签:

清扬君

处罚

回应

税务

注销

分类: 快消品舆情分析中心

 

近日,一则关于至本母公司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澄穆生物”)“决议解散”的消息在业内悄然传开。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备案信息显示,这家注册资本2000万元、成立于2012年的企业,已于9月26日成立清算组,正式进入注销程序,公告期将持续至11月10日。

一时间,猜测四起。

毕竟,至本在护肤圈的口碑有目共睹。它以洁面乳、卸妆膏等清洁品类为核心,坚持“成分至简”的理念,强调科学配方的功效性,同时推崇“克制美学”,不过度依赖营销,专注产品本身。这种务实风格,为其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也让品牌在竞争激烈的美妆市场中独树一帜。

根据“镜界AI”分析数据,2021年至2023年,至本在天猫平台的销售额占据其主流电商总销售额的95%,成为绝对主力渠道。回溯其增长轨迹,自2020年起,品牌线上成交额便进入快速扩张通道:当年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已接近4亿元,随后仅用两年时间,至2023年这一数字便突破10亿元大关。最新数据显示,在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的统计周期内,其销售额已进一步攀升至超过11亿元。

不过,至本的增长势头在2025年出现明显转折。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至本在主流电商平台的护肤品牌销售额排名已跌至第40位,GMV约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5%。这一跌幅在TOP50品牌中高居第二,释放出强烈的市场警报。对于面临增长瓶颈的企业来说,或许今年的双11大促就是一场必须接受的严峻考验,这将决定它能否继续留在10亿级企业的阵营。

就在母公司启动注销的半个月前(9月19日),澄穆生物还因税务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因未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被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以129.93万元的罚款。当时,澄穆生物方面曾回应称“对处罚决定存在异议,已启动申诉程序”。

罚款争议未平,注销备案又至。这两件事在时间上的紧密衔接,难免让外界产生联想:至本母公司的解散是否与税务处罚有关?品牌的运营是否会受到影响?

通过企查查APP公开数据查询,清扬君发现,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朱才彬个人100%持股。而朱才彬同时持有上海澄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99%的股权,后者旗下控股着6家以“澄穆”为字号的子公司,分别为上海澄穆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澄穆化妆品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澄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澄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澄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澄穆上海澄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化妆品、信息技术、生物制品、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此外,澄穆系持有天津诺卡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35%的股权。

这一复杂的股权结构,似乎为此次“至本母公司注销”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解读视角。

面对舆论关切,至本在小红书官方账号上迅速回应,将此变动定性为“公司业务正常框架的结构调整”。而实际上,这一调整早有端倪:其官方公众号的运营主体早在2025年9月已变更为上海澄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此举被视为由该公司接替澄穆生物、成为至本品牌新运营主体的明确信号。

尽管至本试图以“架构调整”淡化事件影响,但外界仍不免存疑。一方面,至本母公司突然“决议解散”,在时间点上与税务处罚仅隔半月,难免让人质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尽管至本声称运营已顺利转移,但母公司注销过程中是否会影响供应链稳定性、渠道合作信心乃至品牌声誉,仍有待观察。

在化妆品行业监管趋严、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任何企业架构的重大变动,尤其是母公司层面的解散,都不应被简单的视为“常规操作”。它既可能是一次资源整合的战略升级,也可能暗藏着经营风险或合规隐患。

至本能否在这场架构调整中平稳过渡,继续以“克制美学”赢得市场信任,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而对于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来说,保持关注,理性看待,或许是对品牌最好的支持与监督。

图源:上海澄穆化妆品有限公司官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