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13年被罚17次,北京美莱医疗把医美行业的坑踩了个遍
标签:
清扬君虚假宣传警告消费者医美 |
分类: 快消品舆情分析中心 |
清扬君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今天要扒的这家机构,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北京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美莱医疗”)。最近,它又双叒被罚了!
行政处罚决定书《京朝市监处罚﹝2025﹞5162号》显示,北京美莱医疗因发布虚假广告、违规发布毒性药品广告、未经审查发布医疗广告,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万元。
注意,是“又”。
清扬君顺手在企查查数据库里搜了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自2012年成立至今,13年间,这家号称“5A级整形机构”、“美团北极星医美机构”的行业“标杆”,竟然留下了足足17条行政处罚记录!
罚款?家常便饭。警告?习以为常。从市场监督到消防、从药品到医疗器械,几乎把能踩的监管红线统统踩了个遍。
这哪里是在追求美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分明是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一、广告“整容”,比脸还狠!
这回的最新罚单,堪称医疗美容广告违规的“教科书式”案例。
在小红书上,它吹嘘“30年累计上万例临床实战经验”,结果执法人员一问,拿不出任何依据,赤裸裸的虚假宣传!
在美团上,它直接把韩国乐提葆、美国保妥适这类医疗毒性药品挂在广告里吆喝,明目张胆触碰法律明令禁止的红线。
在抖音上,它发布的超声炮广告内容,与审批通过的版本根本对不上,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把法律明令禁止的毒麻药品当卖点,把毫无根据的案例当噱头,把未经审查的广告全网发。北京美莱医疗,你这哪里是在做广告,分明是在给消费者“挖坑”!
二、17张罚单,揭开“行业巨头”的遮羞布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失误,或许还能用“无心之过”来解释。但17次处罚,清晰勾勒出一家机构对法律法规的漠视和对消费者权益的轻蔑。
2017年,销售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2018年,使用未经定期检验的压力容器、利用患者形象作证明、使用过期医疗器械;
2025年,消防安全标志失效、广告全面违规……
从医疗安全到广告法,从消防到特种设备,问题遍及方方面面。罚款金额从警告、一万到数万不等,虽然单次金额看似不高,但屡罚屡犯、屡犯屡罚,17次共计被罚47.75万元,态度可见一斑。
这不禁让人怀疑:罚款是不是只被北京美莱医疗当作了一种“成本”?罚完继续违规,反正罚金远比收益小,比老老实实做宣传、保安全要“便宜”?
三、行业通病,还是美莱特色?
清扬君并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必须指出,北京美莱医疗的案例,折射出医美行业长期以来“营销驱动”、“流量至上”的畸形发展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机构不是把心思放在提升技术、保障安全、优化服务上,而是热衷于用夸大其词、虚假内容、违规宣传来“收割”消费者。它们深谙人性痛点,用“少女感”、“妈生脸”、“五分钟逆袭”等话术编织美梦,却对背后的风险和法律责任避而不谈。
这种“重营销、轻合规”的玩法,短期内或许能带来客源,长期看无疑是在透支整个行业的信誉。最终为之买单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更是社会对医美行业本就脆弱的信任。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美莱医疗只是上海美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控股公司之一,该公司还先后在全国各地投资了杭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美莱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在四川)、厦门医诺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浦西医院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华美紫馨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等,而且这些公司中的杭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上海美莱美容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华美紫馨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美莱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都被行政处罚过。
面对乱象,监管的篱笆正在越扎越紧。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处罚力度也在加大。但对于北京美莱医疗这样的“老油条”,光靠罚款恐怕还不够。
清扬君点评:
美丽的行业不该被铜臭腐蚀,更不该被谎言绑架。医美,终究是“医”字当头,“美”字在后。失去了医疗本应坚守的严谨、安全与诚信底线,所有华丽的广告和诱人的包装,都只是浮于表面的脂粉,掩盖不住内里溃烂的真实。
十七张罚单,十七次警示。对北京美莱而言,这是否足以照见自身的扭曲,仍尚未可知。能改,才有未来;不改,终将被市场和法规双重淘汰。医美这场大戏,从来不是靠营销独角戏就能唱响的——安全是舞台,专业是台词,诚信,才是留住观众的真正主角。
在此,清扬君也再次提醒每一位求美者:变美路上,务必清醒。你的脸,值得托付给真正靠谱的机构。若见到广告吹得神乎其神、而处罚记录却“遍体鳞伤”的,最好的选择,就是转身离开。
图源:百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