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笔画常见问题(三)

(2017-03-03 12:33:52)
标签:

工笔画常见问题(三)

【国画教程】工笔画勾

白描花卉勾线技巧、工

分类: 中国书画

31、摹品一定要照原图不能做修改吗?再有讲讲您的创作体会好吗? 
答:临摹只是学习工笔的一个手段,有什么不能修改的?你可以只临摹局部,也可以将其局部稍微做一些修动使得其成为一张完整的作品。学习国画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阶段:1、临摹--此阶段尤其重要,基本功的好坏就看你这个阶段所下的功夫了。2、糅合--这时可借东家的石头西家的鸟,构图上要符合审美观即可组合成一张新作品。3、创作--这个阶段写生是不可少的了,必须要学会搜集自己独有的素材,尽量做到作品中局部元素的出处都是来源于自己,至于画风在这个阶段可以酷似古人或当代名家也是可以的。不要急着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是将造型、构图、穿插、线条、设色、明暗表现手法等基本技巧完善为佳。还需多开拓自己的绘画题材,不要局限于某一题材上。4、风格--此时基本技巧都已完善,可考虑如何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了。 


32、请问,画工笔花鸟勾线时拿笔的方法是不是一定要象写毛笔字那样拿才行,我觉得这样拿笔勾线总是不太直,难道只能这样拿吗?或者是只要能勾出好线怎么拿都可以咧? 
答:现在通用的执笔方法就是和写毛笔字一样的拿法,这种方法经过古人几百年来的研究都没有出什么新花样,应该是最科学的了。你想和拿铅笔那样拿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笔不容易时时控制在中锋,而且遇到长锋的毛笔估计你就没辙了,你那样执笔肯定没法控制,灵活性远远不足。才勾线用正规的执笔方法可能不很顺手,时间久了就好了,多练习。 


33、请问工笔画什么时候需要画背景?什么情况下不用画?工笔牡丹要不要画背景? 
答:古典工笔几乎都是不画背景的,即使需要色彩上的统一也不过刷一层米黄或者赭黄色的背景来中和一下过艳的颜色。而现代工笔在背景处理上则远远突破了古典画风的限制。譬如描绘夜景可用蓝色基调。春景用绿色基调。秋意用橘红基调等等,主要是根据画面的意境而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 


34、我发现牡丹作品里很少有画露珠的,我觉得牡丹叶上有些清莹透切的露珠好像显得比较灵动些,你认为呢?不知道怎样才能画出好看的露珠? 
答:您说的有道理。但是露珠的绘制在画面中只能作为辅助效果,不能影响画面的整体。描绘要吸收西画的明暗处理手法,同时露珠的高光有也可以表现。否则无法表现那种透明的玻璃感。 


35、请问一般勾线是悬腕还是不悬腕呢?我觉得勾铁线描悬腕比较有力,不知是否正确? 
答:勾线主要有悬腕和腕部虚贴桌面两种方式,不要固定的去使用其中一种方式。要根据不同的线,不同的要求来选择勾线方法。譬如:长的线条要求灵动,你如果不悬腕肯定没法勾的那么灵活。而勾勒鸟嘴或者鸟的爪子等部分你悬腕的话可能很不容易控制好。我的经验还是长线条悬腕有时候甚至悬肘,短线条腕部虚贴桌面即可,遇到特别细小、精确的地方,可用左手垫在执笔的右手腕部下面,以增强拿笔的那支手的稳定程度。铁线描是一种比较讲究力道而不是追求变化的线条。我的意见是如不是很长的话,最好不要悬腕过高,免得线条发虚。个人意见,供参考。 


36、线条怎么样才算有变化?我勾线练习了很长时间,应该说算得上流畅了,可是勾出来得的花卉总是显得很呆板,请问有哪些窍门呢? 
答:小窍门: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润远渴、近浓远淡。质感不同,用线也不应相同。纹理粗糙的宜毛,纹理光滑的宜秀。阳面宜细,阴面宜粗。干宜曲,枝宜直。粗糙的宜用侧锋,平滑的宜用中锋。最后,还有线条的韵律节奏一定要讲究,不能一根线画的让人透不过气来,也不能琐碎的如一堆散钉。起笔、行笔、收锋、顿挫、长短都要有交待。线与线之间要有透气处,后面的线要让前面的线,该实起虚收还是虚起虚收这些虚实变化都要认真考虑后才落墨。工笔画中,色彩、构图、气韵这三样比较显眼也容易体现画面效果,线在工笔花鸟中似乎比较隐晦,但是线如果理解不够很多时候也证明对物象的了解还不够。而且,缺少骨法用笔的画面分量感和国画味始终不足。


37、工笔的晕染色,如:浓墨色是通过若干次淡、中墨的层层晕染来达到浓墨色的吗?叶子最后醒线、勾线掌握在啥步骤较好,还需要罩染吗。线和叶面如何自然统一。怎么总出现叶子象被铁丝框起来的感觉一样不协调,勾线浓淡色和晕染叶面怎样色有啥关系,怎样掌握? 
答:1、一般来说是这样,但是如果那块颜色很浓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时,可以2次或者3次就把它涂够也行,但是你这样一来可能会和画面整体脱节,造成了对画面整体把握不好的情况,所以还是和画面其它部分一起逐渐深入为妙。当然:鸟的眼珠还有苔点等就是用浓墨一次点成的。2、复勾是最后的工序,不需罩染,想和画面统一关键在于:a、不要用浓色或墨复勾。b、可考虑用同类色来复勾。譬如,你的花头是粉红色,你就用淡淡的曙红来复勾,叶子是草绿色,你也可以用中等浓度的花青色来局部复勾。花头的颜色是黄色,你可以用淡桔黄色来复勾。花头是石青色的,你可以用淡酞青蓝来复勾。花头是朱砂红的,你可以用胭脂来复勾等等。总的来说有一个诀窍,就是用深一些的同类色来复勾最自然。


38、请教,如何打好底色? 
答:一般来说底色会更好的烘托画面气氛,古典画风中底色都是很均匀的一种颜色。打底色最好使用大的底纹笔,不要用一般染色的大白云来涂底色,否则既费力又不容易涂均匀。我平时用的都是3寸宽的那种底纹笔打底色。打底色时颜料一定要调足够才行,不然半途没颜色可就惨了。底色主要是为了烘托画面气氛,所以不要浓也不要鲜艳,就用那种偏暖或偏冷的发灰的色彩就可以了。我常常用以下两种色彩打底色。1、暖色(藤黄+朱膘+三绿+大量水)。2、冷色(三绿+藤黄+酞青蓝+墨+大量水)。您可以参考。


39、我想请教一下在你画里那些朦胧的画面,如云中的月亮等,是怎样画出来的。 
答:朦胧的东西有两种画法,最常见的是直接烘染,如普通的留白法,染到需要朦胧的地方逐渐淡化开去即可。还有一种画法就是将纸张打湿润,然后趁湿设色。如朦胧的月亮。有的时候甚至用笔去洗刷画面求得朦胧的效果。 


40、请问一下如何才能在上色彩时不会出现“块形”? 
答:你问的是不是颜色涂的不均匀,有块状水渍?解决办法:a、薄色多层涂染,色彩不要一次太厚。b、色笔水分含量要适当,每涂一块地方记得最后要用笔尖带走多余的色彩,从侧面看去,纸上不要有积色的地方。c、染色时水笔水分不能过多,否则,色彩会被水笔的水冲开,就不容易染匀了。d、最后看看是不是纸张漏矾了。


41、工笔画勾线以前是可不可以先用铅笔直接画出来再用毛笔描出呢?起稿有哪些步骤? 
答:我的正规起稿作品步骤如下:1、先用木炭或者6B铅笔在和画稿同大的素描纸上构图、定位、造型等,这个阶段肯定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2、用毛笔蘸浓墨或者美工钢笔精确的描绘出物体的细节部分,用橡皮擦去木炭或者铅笔的痕迹,得到一张准确的线描稿。3、熟宣画稿蒙在底稿上,用2B铅笔轻轻的过稿。4、用勾线笔根据画面的要求分浓淡墨色完整勾出正式的线描稿。完成后用软橡皮轻轻的擦去过稿的铅笔痕迹,再用软布或者大底纹笔拂去宣纸表面的橡皮屑。如果对自己的勾线能力比较有把握的话,可以省略第三步,直接用毛笔在底稿上过稿也可以。


42、染色是不是有统染,罩染,分染,提染这四种技法。您能给讲一讲吗?特别是前两种我搞不太清楚。 
答:统染:强调以大关系为主,染色的时候很可能几片叶子几个花瓣一起染了,不拘泥于局部。罩染:几乎接近平涂,到边缘时用水笔染淡开去。分染:最常见的染法,花瓣的、叶子的明暗渲染都是分染。提染:小面积的分染,主要用于后期画面加重或提亮。对画面起到醒目的作用。 


43、我是业余爱好画画,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所以对线条总是找不到感觉,也乱七八糟。希望老师能指导一下,非常感谢。 
答:工笔画勾线首先要用对工具。建议用长锋的“九紫一羊”或“中衣纹”来练习线条,最大不能超过“叶筋”,太大的笔不好控制,而且勾细线的时候特费劲。笔也不能太小,如工艺上用的那种小描笔也尽量不要使用,小笔用力易发虚,线条力度不好体现,线条很容易就画飘了。短锋的最好也不要用,短锋的很难勾出复杂的变化,而且画长线条时要中途蘸墨,气脉不连贯了。勾线时不需悬肘,悬腕就可以了。线条的提高一个是临摹,一个就是多练习。先多练习直线,逐步过渡到曲线,线的韵律节奏变化等。 
总的来说,光滑、流畅是基本要求。


44、画牡丹的嫩杆和画荷花的杆在上色时是不是都差不多的?怎样才能画出那种比较圆润立体感比较强的枝杆呢? 
答:两者的画法是差不多的。染圆柱状物体时,有两种染法,一种是染低法,从两边往中间染,这样染出来的立体感很明显,大多数时候可采用这种染法。二是染高法,从中间向两边染淡开去,这种画法适合在重底色上或者杆子的周围有很多叶子时表现。想表现的比较圆润立体,主要是色彩渲染时要干净,染色完成后再罩一层薄薄的三绿会让色彩显得更晶莹一点。


45、工笔画勾线是骨,晕染是肉。可见勾线的重要。请问哪里里有专门讲解勾线的书?线条上我们初学者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我推荐荣宝斋《百花谱》,里面包含了百花的白描部分,主要作者是田世光和俞致贞二前辈,线条非常好。还有就是以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16开的《百花谱》,里面的白描也是国内众多名家所著,线的质量很好,可以参阅。 
线描古法是有十八描之说,我觉得最常用的也就是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兰叶描这几类了,其他描法虽然名目繁多,大部分还是这几种描法变化出来的。 
线条主要是为了物象(形状、质感)服务的,不要太注重自己使用的是哪一种描法,该根据画面来灵活运用,否则线条即使很优美,如果和所描绘的对象脱节了,应该也不算成功的线描。这和西画中经常说到的“没有一根独立存在的线”是一个道理。

46、我画了一副白牡丹,可花头怎么看都没有立体感,花辨象平铺在画上。您能详细的讲解一下您是怎样给白牡丹一遍遍上色吗?谢谢!! 
答:你的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分染不足的缘故,一般来说花瓣的根部颜色深,尖部颜色浅,还有您在染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花瓣互相之间的掩映关系,一般下层的比上层的颜色要深一些,尤其是在被盖住部位的附近颜色一定要深一些才能衬托出上层花瓣。 


47、作画的时候需要先上板吗?我试过不上板直接画好象容易皱也容易积水,那如果先上板,该如何操作? 
答:我不上板,主要嫌麻烦,其实如果用厚实一点的熟宣没有那么容易积水和起皱的。上板当然最好,勾线时又好勾,染色时也不会积水。就是过程繁琐了一些,过稿也麻烦,因为沾了水的铅笔痕迹擦不掉。1、准备一块比画稿还要大10厘米以上的画板。2、将画稿正面均匀的刷上一遍清水,等待干……3、大约5成干的时候将画稿反面的四边都涂上浆糊,尽量撑平,正面朝上贴在画板上。4、由于纸吸水后膨胀的原因,完全干后肯定很平啦,可以勾线上色了。5、绘制完成,用美工刀+透明塑料尺沿四周将画面切割下来。


48、工笔画可不可以染色完成后再勾线? 
答:你的作画方法很多初学的朋友都在采用。(就是不先勾墨线,设色完成后才勾线。) 
对这样的作画方法我不是很赞成。因为最后勾线的缺点如下:1、那时候因为已经有了色彩的限制,所以你的线条必须要紧紧贴住原形,这样勾出来的线条肯定不会很灵活。这和过稿时的勾线不一样,过稿虽然有底稿,毕竟没定型,你勾线的时候还是可以根据运笔的情况做局部发挥的。2、这样勾出来的线条色彩很呆板,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和画面脱节的情况。如果是开始勾线的,作画过程中渲染时会连着线条一起渲染,做肌理时也会连着线条一起做肌理,这样出来的线条和画面融为一体,自然也耐看多了。为什么很多人都这样画呢?主要是很多人都尝过线条被色彩完全盖住的苦头,尤其是重色的物体,线条几乎完全被盖在底下了。解决的办法:1、“色不碍墨,墨不碍色”,难度大,工序繁琐,很多人掌握不了。2、“局部用墨或色复勾”,此点应该易掌握。 


49、请教一下国画尺寸是如何规定的,如X尺、X开,它们具体是什么含义呢?宣纸的一尺换算为多少厘米呢?宣纸的整张规格有几种?都是多少呢? 
答:宣纸主要有四尺、五尺、六尺整张,再大的有八尺和丈二宣。根据宣纸的裁分数量。通常有三开(就是宣纸横裁三份)、斗方(对半折裁开)、对开(竖幅对裁开)、六开、八开等。宣纸中的一尺一般等于30厘米。按现在的规矩应该是33厘米,但是生产厂家似乎都少斤两……也许是传统尺寸吧。 


50、我计划主攻古典工笔,可以告诉我所谓“古典”一般用什么颜色来表现的呢? 
答:就工笔花鸟而言,古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严谨写实,线条格守传统,注重表现线中的节奏韵律。 
2、构图以传统折枝为主,枝干的穿插、花叶的聚散也符合古典的审美眼光(如:女字形穿插、攒三聚五、井字来分割画面的四个画眼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