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经过生物爱好者们长期的科普和一些新闻媒体的传播,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蜂鸟只分布于新大陆。如果在中国看到“蜂鸟”,那实际上应该是外形酷似蜂鸟的蛾子——鳞翅目天蛾科的蜂鸟鹰蛾。然而有人只要一看到白天行动、飞行敏捷、浑身毛茸茸的小型蛾子就将其称为“蜂鸟鹰蛾”,这就有些问题了。
当然,这当中一些种类的英文名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如Coffee bee hawkmoth、Honeysuckle bee hawkmoth 等,学者们当时为了便于描述一些种类,确实也使用了hummingbird hawkmoth来沿用至今作为一些类群的英文名,中文译为蜂鸟鹰蛾也确实没太大的问题。不过长期笼统的将小型日行性的天蛾都称为“蜂鸟鹰蛾”,个人认为还是不太科学的,况且,这其中还不止一个类群。
以常见的来说,日行性的天蛾主要集中在Macroglossinae长喙天蛾亚科下的Macroglossum长喙天蛾属、Hemaris黑边天蛾属以及Cephonodes透翅天蛾属这三大类。
拿最典型的,同时也是出镜率最高的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先说。这货说是长喙天蛾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根本不为过,从中亚到日本、从毛子到中南半岛都能看到它们,而且常在阳光明媚的晴天出动,在一些绿化比较好的城市中也能见到;加之其配色新潮的腹部、全透明的翅膀以及高速无规律的飞行轨迹,萌化了不少目击它停下来访花的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刚羽化的时候它的翅膀是被有鳞粉的,但很快快速振翅将其尽数抖落。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透翅天蛾还有个近缘种Cephonodes xanthus,但仅分布于日本南部至冲绳一带,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的花哨。
长喙天蛾亚科下最大的一个属,Macroglossum长喙天蛾属,英文名就是hummingbird hawkmoth。不过这个类群基本上都是黑乎乎的存在,在花丛中也显得格外刺眼;加之种类繁多,其中长的非常非常像的更是一把一把的可以数出来。亮点在于其相对身体比例非常长的口器,这样的结构适应于吸食蜜位于花体深层的一些植物,一定程度上来说减少了和其他访花类群如蝴蝶、膜翅目和双翅目等生态位的重叠。下图两例为国内最常见的两种长喙天蛾。
Hemaris黑边天蛾属,乍看之下是上面两个属的结合体,但事实上是一个独立的属,而且绝大多数种都分布在古北区。相对上面两类,黑边天蛾属体型更加迷你,且腹部毛色的搭配愈发花哨。试想一下在北方的低矮灌木群中穿行,不时有小巧花哨但机敏的这类蛾砸不停环绕你飞行,确实也是不错的体验。另外,它之所以被称为黑边天蛾,想来应该是因其翅膀外缘的黑色面积醒目,不似透翅天蛾那般 “全裸”。
日行性并非长喙天蛾亚科的专利,还有不少小属也是白天活动的类群,如目天蛾亚科下的木蜂天蛾属Sataspes,成虫多拟态木蜂科的部分种类。
总的来说,这一类萌萌的小蛾子还是非常讨人喜爱的;尽管种类繁多,分辨也不易,但并不影响它们成为天蛾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的日行性战斗机系列~
喜欢鳞粉的刺儿,昆虫学研究僧/鳞翅目骨灰粉/重度女装cos患者/♂lo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