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羽泉夺冠受益于“曝光效应”?

(2013-04-13 20:14:52)
标签:

羽泉

我是歌手

曝光效应

健康

作者:捣蛋之父

http://expose-wordpress.stor.sinaapp.com/uploads/2013/04/%E7%BE%BD%E6%B3%89.jpg

身兼《我是歌手》的参赛选手、主持人,羽泉组合的夺冠是否从中受益?

今年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总决赛刚刚落幕,歌手羽泉组合几无悬念地夺冠。虽然不少人觉得彭佳慧和顺子的那首《酒干倘卖无》质量上乘,但似乎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羽泉夺冠名不符实。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可以确定的是,让羽泉以参赛歌手的身份兼任比赛主持人,是非常不公正的。这是因为,羽泉哥俩获得了比其他比赛选手多得多的曝光率,而大量心理学研究证据表明:熟悉会诱发喜欢。这种现象被称作“曝光效应”。

为了验证熟悉诱发喜欢的假设,心理学家扎伊翁茨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实验。在其中一项实验中,扎伊翁茨“捏造”了一系列汉字,让被试在屏幕上观看一个个汉字的图片。按照设计,各张图片(汉字)重复呈现的次数不同。观看末了,要求被试评价自己对这些汉字的喜欢程度。实验结果显示,呈现次数较多的汉字更受被试好评。除无意义的汉字外,扎伊翁茨还利用面孔、虚构的土耳其语等进行了相同的测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心理学家霍隆斯等人比较了法国人对大写字母的喜欢程度,发现法国人最不喜欢的字母是W。在法语里,W是最不常见的字母,得到最低的评价。日本心理学家Kitayama的研究发现,日本学生偏爱那些存在于他们姓名中的字母,对代表生日的那些数字也存在偏好。

面对这些实证依据,你不得不承认,那些起初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事物,随着越来越熟悉,将会诱发越来越多的喜欢。但是,若起初就厌恶,那就不一定了。例如,你会认为越来越讨厌那个长得难看的人;你认为处处播放的那首歌曲让你倒胃口;你见到央视的“大裤衩”就会胃内翻腾;你认为天天吃牛肉面让你产生对牛肉面的厌恶感。是这样吗?或许你是,但在统计意义上——大多数人——不是。我举几个实例。

看网络,没有那档节目比《新闻联播》受到过更多的批评。你以为人们早就烦透了它。可目前的现实是,这档节目是目前中国收视率最高的。你觉得最近的批评声音越来越猛烈汹涌了,可《新闻联播》在2013年年初的收视率比2012年上涨逾两成。

看广告,没有比恒源祥的那则十二生肖广告更简单幼稚的了,也没有比脑白金广告更密集持久的了。你简直熟悉得烦透了。可现实是这俩企业的规模和利润一直在快速扩张。

看建筑,例如埃菲尔铁塔,她美丽、浪漫、稳固,但是你不会想象到在她初建时人们对她有多讨厌。1887年,建筑师埃菲尔的设计方案中标后,当局公布了设计图纸和建造计划。方案一旦公布,马上遭到潮水般的非议。一个包括著名艺术家布格罗、文学家莫泊桑、作曲家古诺和马内斯在内的文化名流组成的“300人委员会”向当局抗议道:

“我们,作家、画家、雕刻家、建筑学家等等,热爱这个还未遭到破坏的美丽巴黎,用我们所有的力量对法国鉴赏力遭到的玷污表示愤怒,抗议建造这座无用的、畸形的铁塔。把我们的异议带回家去,想象一下,这座令人头晕的、可笑的铁塔将会统治整个巴黎,它像一座巨大的黑烟囱,野蛮地笼罩住圣母院、圣雅各伯塔、卢浮宫……”

羽泉夺冠受益于“曝光效应”?

1887年法国讽刺画《没有更高的方案了》,作者不详。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羽泉组合的夺冠是否受益于歌手兼主持人的身份?答案是:有可能。也许羽泉确实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夺冠,但由于比赛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上的考虑不周,使得即使羽泉确实拥有夺冠的实力,却不免受到“受益于曝光效应”的质疑。对于比赛组织者来说,为使比赛更加公正,理应在设置比赛流程时适当咨询相关方面的科学顾问。

【趣味小测试】照片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自己,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原文链接:http://www.scipark.net/?p=60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刮痧的原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