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跟别人聊天,不要告诉他们你早餐吃什么
研究者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调查了肤浅的暴露是如何影响友谊。如果有朋友跟我们分享生活中每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我们会作何感想?
对于与朋友互动频繁的人来说,朋友分享的信息越肤浅,他们对这段关系就越不满意,喜欢也随之减少。相反,互动不多不会影响这段关系。为什么肤浅信息会减少喜欢,是因为这些分享产生个人代价。所以,谈到那些与你交流最多的人时,不要告诉他们你早餐吃了什么,你买灯泡省了二十美分或者你的门垫往左挪2英寸后看着更好看了这些琐碎小事。这增加你们的友谊负担,最终伤害你们的感情。
不要抱怨
研究同样发现人们并不喜欢社交网络上连续不断的消极信息。有一项研究收集了一百七十七名本科生近期更新的十条状态,并按积极和消极的情感表达编了号。当陌生的外界观察员评估这些状态时,消极负面的情感表达越多,他们就越不喜欢这名学生。事实上,社交媒体上的消极情绪具有传染性。
展示但非炫耀恋情
近期研究表明,社交平台个人主页照片挂情侣合照比挂个人独照更招人喜欢。但对这段关系的展示也要适度。在这份研究中,研究员发现不谈及两人关系或者少量记录示爱的帖子要比发表过多情意绵绵的帖子这种行为更讨喜。所以,尽量去展现你的恋爱关系吧,但别太私人化或刻意炫耀。
展示自我,但要积极
只要你能保持积极的基调,全面展示自我确实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只有那些认为自己有能力在网络上表达真实自我的人更受喜欢,且用户越是能够通过更新来准确展示“网络自我”(用户列举五个特征概括他们发布的内容),就越受人喜欢。但是这种影响也很大程度上由于更新中积极情感的高比重。
避免自我为中心
擅长在网络上表达真实自我的人更依赖于社交平台公开情感动态。这些人也倾向于将其作为寻求接纳感和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而不像那些不自我公开的人,把社交平台作为联系和关心他人的途径。另一份研究显示,尽管这些人经常在朋友的主页留言发帖,他们收到的回帖并不多。或许是因为他们频繁使用,自我中心的倾向太过明显,朋友们就很少回应了。
低自尊者也视网络平台为公开信息、寻求支持的途径,只不过以较不冒犯的方式,但是最终收到的积极反馈也很少。尽管结果并不直接,但确实也表明在网络平台上太过自我为中心会给别人留下坏印象。
戴尔·卡耐基1936年撰写的经典励志书《人性的弱点》中写道,要想被人喜欢就要真正地关心他人。这条建议放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仍然适用。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的意图是真诚地联系关心他人,他们也会想与你建立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