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每每度官微
每每度官微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87
  • 关注人气: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跳楼”的幕后推手

(2012-11-26 10:57:40)
标签:

每每度情商网

如何提高情商

失恋

杂谈

分类: 案例分析

近日,青岛女大学生坠亡案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一时间“跳楼”又成为搜索热词。在自杀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跳楼这种自我毁灭性的自杀行为也持续攀升。每当又因跳楼而失去一个鲜活的生命时,紧接着就会有人以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跳楼”似乎成为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然而,这一疾病的蔓延难道没有条件、没有规律可循吗? www.meimeidu.com

谁是“跳楼”的幕后推手

是哪些力量成为跳楼自杀的最后推手?

1、渴望飞翔的幻想思维。

人们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时候,一部分人会出现恐高现象,而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另一种感觉:不是想自杀但却有一种想从高处往下跳的欲望。有这种想法的人反应,大脑中会忽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思维,感觉自己和小燕子一样能飞了,这时的思维下了一个指令——跳下去。这种奇怪的思维要从人的“幻想思维”说起。幻想思维是人类在正常思维情况下多出的思维,正如“飞”这一自由的幻想,早已印刻在人类的灵魂深处,在正向思维的人那里,可以制造出人类第一架飞机;而在负向思维的人那里,当遇到应激事件,则用飞翔幻想完成了生前最后的呐喊,以示解脱。

 

2、生命可以用金钱衡量,自杀能得到补偿。

富士康的“12连跳”、还有一些走投无路的弱势群体,他们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用跳楼这样悲壮的行为,这样惨烈的方式,向社会发出呐喊,得到自己本应得到的尊重和权益。而另一方面,造成这样悲剧的幕后推手,有意无意的把人的性命用价值来衡量——死了可以得到赔偿。这就意味着这些在生死边缘犹疑的人,不但可以以跳楼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而且还可以“意外”地得到一笔钱,如此算来,“轻松一跳”倒是“划算的买卖”。

 

3、媒体的过度渲染。

就像是连锁效应一样,每当又有跳楼的新闻发生,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很容易出现雷同事件再现。在媒体的镁光灯和社会大众的聚焦下,当跳楼者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赞誉的时候,这时候跳楼无疑是一种了不起的壮举,很多人愿意成为这种悲壮行为的殉道者。这时候自杀心理是为了获得一种荣耀,甚至认为自己以死明志恰恰是“死的伟大”。还有一些媒体对于跳楼自杀的报道加入了大众娱乐的味道,从不同角度大肆揣摩,对细枝末节不厌其烦地描述。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跳楼自杀事件的过度渲染,对一些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说是危险心理暗示。特别是对有相似处境的人群影响更大。这里面贯穿著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跳楼的自杀形式,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这样缺乏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的传播方式,无疑助长和加剧了那些后来的效仿者。

 

无论是人类久远的飞翔幻想,还是一些无良的人对生命的轻视,以及不负责任的传播,等等原因,这些都是把那些此刻正站在高处摇摇欲坠、在生死之间徘徊的人推下的最后一股力量!面对生命,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

 

  如何提高情商    每每度大家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