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的能力

标签:
亲子教育自主性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导读:
随着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不少大学生的自我生活能力很差,对本该是自己处理的事毫无主张,事事都需要家长帮助来做决定,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也不会。他们还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同时,也有些孩子年龄虽然不大,却很自觉。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催促和要求,自己就能够按时起床、上学、自习、做作业等。这种区别就在于孩子本身有没有自主性,它指的是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独立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会逐渐长大,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母亲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去上学。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这位母亲的母爱固然令我们感动,可是当母爱变成了溺爱,这样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连自己上学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自己处理生活当中的其它事情呢?作家长的,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状况,合理安排和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他自己活动。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活动,都需要家长来安排。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孩子只是被动执行的话,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很难得到发展。
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家长都知道拔苗助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肯定是不利的,但如果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就如同不施肥一样,孩子的发展容易缓慢下来。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其实只要家长稍微帮助一下,他们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有一位母亲看到自己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给孩子搬来了一个小板凳,对他说:“孩子你喜欢干活,想自己洗碗,妈妈很高兴。我看到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所以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这样你就可以洗碗了。”孩子高兴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兴奋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对于周围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会提出很多问题。面对孩子的提问,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简单又省事。但如果长此以往,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愿意去自我思考和分析,总是希望家长或老师同学能提供现成答案。
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这样:孩子来问问题,虽然你知道答案,但并不直接告诉他,而是告诉他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找到答案。这样,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孩子也不需要来问你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艰难的生活环境自然就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设置了很多需要去解决和克服的困难。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还是需要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比如要求孩子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才能满足孩子另一个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将来在面对学习和社会困难的时候,会显得更加从容和有办法。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意识不到机遇的存在或者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同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很多机遇,但孩子自身往往难以意识到机遇的存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指出机遇,或者为机遇的到来做好条件准备,鼓励孩子自己去抓住机遇,参与竞争。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因为孩子平时的英语成绩不错,妈妈就鼓励他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好好表现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后来小学升初中的过程中,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对于妈妈的提醒非常感激,以后也很主动地在参与各种比赛活动。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虽然很小,但孩子也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所以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有段时间甚至在班上成绩倒数。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竞争对手一定要是和自己情况差不多又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告诉孩子,只要他努力,赶上超越他们。在孩子成功取得进步以后,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是人生的道路上面临着一连串的选择,家长不可能完全给予指导,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的权利,但要同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根据这个情况,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番交流,最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对孩子也提出了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学期,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能力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但孩子的创造性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才能够表现出来。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不同的形状。家长便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是对捏泥感兴趣,就把这件事情做好。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以上这十条,只是家长为了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所要创造的一些条件。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家长还要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根据他的发展情况提出新任务的要求,使他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