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担心子女被剩 不禁止反鼓励学生恋爱

(2012-06-08 11:10:49)
标签:

子女被剩

鼓励学生恋爱

被剩恐慌

情感

分类: 亲子教育

概要:相比较于70后大学生“先立业后成家”的婚恋观,现代80后、90后的婚恋观已经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如今剩男、剩女的流行,让很多家长患上了“被剩恐慌症”,他们对学生谈恋爱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变,从以前的盯、跟、防急转为现在的鼓励、催促,甚至亲自帮子女物色结婚对象。孩子一上大学,家长就鼓励其早点谈恋爱。甚至很多高中生的家长也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从“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到逐渐默许或大方接受,甚至“欢迎带回家”。这一切,都反映出了当代人婚恋观的变化。


上学时能否谈恋爱,社会大众对这个问题在不同时代是有不同答案的。最早的时候,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不能谈恋爱,是该绝对禁止的。而到了大学以后,谈恋爱可以默许,但不能结婚。这一点,学校的规定方面也有体现,初高中普遍规定学生不允许“早恋”,而大学阶段不再要求这个但是不允许学生结婚,也不允许学生怀孕。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家长们普遍还是希望孩子在大学阶段不要谈恋爱,这样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少家长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和一个外省市的孩子好上了,将来不好结婚。不过,最近大众对于这个问题却有了新的答案: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大学阶段谈恋爱,最好能有点结果。有些家长,甚至允许或鼓励孩子在大学阶段结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同时,高中生的家长们也开始“有所松动”,似乎不少家长也不再多担心孩子“早恋”了。这种变化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家长们的婚恋观出现了如此变化?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我认为这一方面是社会现实的压力所迫,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开放进步的表现。以往虽然婚姻法规定到了年龄男女可以自由结婚,但是大学方面却都禁止学生结婚和怀孕。如今大学开放了,允许学生结婚了,这才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结婚的现象。从这方面来说,也等于是鼓励了大学生谈恋爱。再者,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了,大学生的父母们都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希望子女晚婚晚育,所以大学生谈恋爱也成了一个必然趋势。至于现实的压力,这主要是源于现在人们婚恋上的现实困难问题。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普遍缺乏经验,在婚恋情感方面也有很多的障碍。再加上现代的工作环境容易缺乏婚恋交友的氛围,所以很多人遭遇了婚恋危机,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的剩男剩女。很多人一旦成为“被剩一族”,就很难再有所突破。因为这个,不少家长也是操碎了心愁白了头。家长们普遍都有“被剩恐惧症”,生怕自己的孩子成为“老大难”。所以,家长们就开始让自己的孩子“笨鸟先飞”,在大学阶段谈恋爱。这样也确实有好处,一来是可以让孩子早点接触,二来也是因为大学环境比较单纯,恋爱成功率也比较高。如果真的能在大学阶段就定下来,家长们就能省心不少。同时,不光是家长有“被剩恐惧症”,实际上很多大学生也有这种顾虑。男生怕自己条件不足将来缺乏竞争优势,女生怕自己一旦错过机会就难以逃脱“剩斗士”的命运,所以,大家一改往日“先立业再成家”的观念,而是改为了“成家立业”的顺序。毕竟现在剩下的人太多,等学业有成工作稳定了再找就完了,起码也没有可挑选的余地。就这样,大学生们纷纷开始了择偶,这样既让自己省心,更让家长心安。

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之下,高中生的父母们也开始有所松动,开始默许孩子们的高中恋情了。据某项针对上海两千多名不同学校类型高中生的调查显示:高中生谈恋爱的比例在逐年增长,2011年的比例达到约1/3。而沪上家长对学生恋爱态度也在悄然转变。在受访学生眼中,52%的家长可以接受高中生恋爱,这其中12%选择“接受并欢迎带回家”,40%选择“睁一眼闭一眼”。剩余的48%的父母则持“批评并且要求分手的态度”。这个数字很明显了,说明有超过一半的上海家长可以接受高中生恋爱,这也和现实情况紧密关联。现实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开始了高中恋情,这个数字相当不小,可不是所谓的“个别现象”。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随着我国青少年青春期的提前,高中生已经普遍达到青春期末期或是已经结束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已经成熟,自然就会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何况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们就更希望能有一点感情方面的寄托。这时男女生之间发生恋情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人为可以阻止的。而且,学生家长们也开明进步了不少,他们很多人已经明白了“早恋”这个词的不科学性,他们也认识到了孩子对异性产生感情是正常现象,一味阻拦是没有用的,反倒容易更加失控。与其试图控制,不如改为密切观察合理引导。何况,这个时候的感情也不全是坏处,也有促进学生成长的积极一面。所以,家长们也愿意孩子们很好地利用朦胧的恋情来让自己有个好的结果。超过一半的家长接受高中生恋爱,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有这样开明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当然就会在大学期间正大光明的谈恋爱了,这些家长也当然愿意孩子们进入大学后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

在我看来,众多学生家长们鼓励孩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接受孩子在高中时期发生恋情,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毕竟是现实的选择。而且,这样的结果是人性化的,也是应该接受的。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了现代人们婚恋观的变化。过去,可以说婚恋很少成为问题,似乎是一个到了岁数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很少有家长会特别操心儿女的婚姻问题,就算操心,也多半是担心孩子的婚姻质量不好,而鲜有担心孩子没法结婚的。而现在就不同了,现在的青年男女经常会遇到婚恋困难的情况,因此造就了大批的剩男剩女。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再一直不结婚,难怪家长们着急。当结不了婚成为客观现实时,那么家长们当然就要督促孩子早点择偶了。再者,随着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活质量,人们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家庭的作用和意义。众所周知,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配偶将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大家更重视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一个人如果想单独面对社会压力的话,那么他势必将要自己单独克服很多困难。而如果是夫妻两个人一起面对困难的话,当然就能起到分担压力的效果。尤其是现在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也很大,很多大学生面临的残酷现实就是“一毕业就失业”。所以,不少人也希望借助婚姻来让自己多一个经济保障。基于这些目的,大学生们这才更重视校园恋情,希望能早点做好这件人生大事。

除了以上那些原因以外,还有一种比较浪漫的想法就是,大学时代的恋情比较纯真美好,如果不体验的话未免太可惜了。而且,如果大学里要是不谈恋爱,不仅得不到锻炼,而且将来工作后就只能等着相亲,然后看个电影,再吃个饭就结婚了……这也就是说,大学时代的恋爱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不体验的话终身遗憾。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事实上,高中时代的恋情也有类似的感觉。最近非常热门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可以说,这的确是一种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体验的感觉。在如今这个婚姻变得越来越功利化的年代里,能够体验一把爱情的美好和纯真,也实在是人们所渴望的。虽然功利化以及拜金主义正在侵蚀着大学校园,但是大学时代的爱情终究要比走上社会以后的爱情纯洁的的多,而高中时代的感情则更朦胧更简单一点,这也是人们非常渴望得到的东西吧。而且如果这样想的话,也比单纯因为“被剩恐慌”而不得不早找体面的多了。

恋爱其实不分什么早晚,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没有错。当然,如果是为了婚姻而谈,那就更好了。
心理咨询
www.meimeid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