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活着的理由也抗不过抑郁症

标签:
抑郁症压力心理情感 |
分类: 情绪世界 |
导语:新疆19岁男孩王某从小一贯好强,学习成绩也很突出。2009年,他进入学校的“特尖班”以后感到很不适应,于是出现了很多异常表现。2010年初,王某被诊断为抑郁症,后经多次治疗效果都不好。5月4日,王某起床后表现的很“乖”,让父母十分高兴。可是9个小时后王某的父母却接到了儿子自杀的消息:王某在当天21点时从一栋楼的6楼上跳下当场身亡。王某离去后,父母收拾儿子的卧室时发现了笔记本上孩子的记录。王某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中详细列举了自己23个“活的理由”,也列举了6个“死的理由”。
23个活着的理由也抗不过抑郁症,这就是我对这条新闻的第一感觉。如果看一下王某留下的笔记本照片的话,我们就能看到:其实王某那6个“死的理由”差不多都和抑郁症有关。得病、休学、退学……而那23个活着的理由却很详细,包括体育、电视剧、笑星、电影及很多电视节目等。这么多的理由都吸引着王某继续活下去,然而为什么却抗不过一个抑郁症呢?为什么最终王某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呢?他纵身一跳的时候,是觉得遗憾还是觉得解脱?
抑郁症,一个熟悉的字眼。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世界第四大疾患,全球有超15%的人均有抑郁症症状,其中3%-5%的人因此自杀身亡,而王某就是这3%-5%中的一个。从他留下的笔记本上我可以看出,其实他对这个世界还是很留恋的,那么多详尽的理由,那么多吸引他的东西,都是让他的生活能更有乐趣的理由。可是,那么多的理由无法对抗抑郁症病魔,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抑郁症的危害之大。据很多因为抑郁症而自杀未遂的人自述,他们当时选择自杀时,心里不但不恐惧而且非常的轻松。在他们看来,自杀就是最好的解脱,这样的解脱远比任何活下去的理由都更能吸引他们。我想,王某也是这样的吧,他在纵深一跳的时候,肯定不会因为那些活着的理由而感到遗憾,而是会感到解脱。
据王某的母亲说,儿子选择轻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追求完美。据了解,王某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当儿子爱学习并努力学习时他们非常高兴,他们一直都以儿子为自己的骄傲。王某性格内向,从小就不爱出门玩,只是闷头学习。王某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老师嘴里的标杆人物。尤其是当同村的表哥考上北大之后,王某更坚定了要考上名牌大学的决心。可是,当他上了当地重点中学的尖子班之后,却开始有了异常表现。尤其是当他进入了“特尖班”之后异常表现更突出了。王某的父母这才感到了不安,才想到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可惜效果不理想。直到2010年初,王某才被确诊为抑郁症。可是,他也不吃药也不接受检查,后来反复住院。出院后也硬是不吃药,让父母非常头疼。王某轻生的当天早上才乖乖的自己吃了药。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王某的例子很典型。他的病因和表现以及后来出现的误区也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从一开始,王某就太追求完美,并且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一个性格内向的人,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却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压和宣泄,当然就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他进入“特尖班”更是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以前总是第一名,可是进了这么一个“高手如林”的地方就显不出他了。因此,王某有了极大的压力。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王某的表现已经变得异常了。其实,王某的异常表现并不是这时候才有的,只不过是这时才比较明显。可惜,王某的父母发现这些问题时已经比较晚了。而且王某的父母和很多人一样,都对孩子的表现存在着误解。不少人都以为抑郁症不过是“心里想不开”,就算是需要解决,找找心理咨询师也就行了。其实不然,抑郁症已经算得上是严重的精神疾病,而且到了抑郁症的地步,心理咨询师已经爱莫能助了。只有精神科医生用药物才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所以抑郁症患者单纯做心理咨询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是目前我国大众对于心理咨询还不够了解,对抑郁症问题的认识也不够,对精神卫生医院也还有着偏见。所以当遇到抑郁症问题时,宁可去做咨询也不愿意去“疯人院”,这就是大众普遍心态。再加上个别心理咨询工作者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遇到抑郁症患者不是推荐转诊而是试图赚取咨询费,这才耽误了王某这样的抑郁症患者。
后来,王某虽然去了精神卫生医院治疗,但是他的治疗很不规范。他不但经常不吃药而且还不断入院出院,这就是中断了正规系统的治疗。这样做的结果危害很大,因为不正规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复发。而且,中断服药也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够,达不到治疗目的和治疗效果。就拿王某在家中的表现来说,他能自觉吃药就让父母十分高兴,这说明他经常不服药或者不主动服药。事实的确如此,据王某的父亲称,儿子硬是不吃药时,他急得只能把儿子捆起来喂药。如此不正规的服药,势必也导致王某抑郁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由此我们也可以说,王某的抑郁症不是没有治疗过,但却没有正规系统的治疗过,更没有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不是药物不管用,而是没有按医嘱服用药物的结果。
在生活中,王某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我也遇到过一些抑郁症患者,他们经常是不愿意去精神卫生医院诊断治疗,或者是不正规用药,结果导致了抑郁症难以治愈或是经常复发。其实,如果第一次患上抑郁症后就得到系统正规的药物治疗,那么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预后良好,所以首次抑郁发作治疗及时彻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第一次抑郁发作且经药物治疗临床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治疗时间应为6个月到1年;若第二次发作,则需要维持治疗3到5年;若第三次发作,则需终身维持治疗了。所以说,不正规的治疗或中断服药是利大于弊的,不但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反而会耽误了自己。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也应该密切关注抑郁症患者。如果患者治疗一两个月后便自行停药,或者症状减轻后便自行减少药物剂量,那么家属一定要阻止患者这样的行为。
王某的事例也给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启示:如何教育孩子?应该让他们以什么为目标?很多家长都和王某的家长一样,以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足够了,其实不然。孩子健康的成长才应该是家长的希望。至于学习,虽然重要但不该是全部。而且,对于很多事情都不能苛求,也不能过高的要求完美。现在,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逐渐增多,这和孩子的兴趣、成长经历和家庭及教育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很多患精神疾病孩子的家长常对医生说的一句话就是“早知道孩子会这样,就不要刻意要求他学习那么好。”是啊,从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一味苛求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完美才是导致青少年患病的主要原因。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家长应该能及时察觉并加以疏导,这才能帮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可惜,很多时候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
抑郁症不可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不可忽视。
后一篇:不被人理解,内心孤独【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