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食物中毒还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2012-04-01 10:35:16)
标签:

群体性性反应

集体癔症

暗示

心理

校园

分类: 情绪世界
导语: 3月29日上午,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发生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学生当天食用早餐后出现呕吐、肚痛等中毒症状,86人送医院治疗。目前事件原因已经查明,由贵州省、毕节市疾病控制中心组成的专家组调查后表示,该中毒事件与学生食用的面包和牛奶无关,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是学校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http://www.meimeidu.com/Upload/10324/201203311512543246.jpg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听起来挺绕嘴的,好像是一个很偏僻的病名。其实,换一个说法恐怕大家就比较熟悉了,那就是“集体癔症”。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其实就是集体癔症发作,这种疾病属于心理疾病,和食物中毒有本质上的不同。事实上,集体癔症发作的情况并不少见。无论是在我国各地还是在外国,集体癔症都曾经以群体性疾病的面貌出现过,曾经一度引起不少人的恐慌。那么,什么是癔症呢?为什么一种心理疾病会同时出现在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身上?对于癔症,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疾病。癔症一词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很显然,这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女性容易出现这种疾病,所以曾一度误认为这种疾病是由女性子宫的异常引发的精神疾患。以至于连癔症的英文单词“Hysteria”都有由“子宫”这个词转化来的。不过后来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男性也可以得癔症,这才慢慢通过研究开始认识癔症这种疾病。癔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夸张的语言和行为,所以俗语有“撒癔症”一词,指一个人乱说乱动,就是从“癔症”这里引申过来的。癔症这种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不定。心理学家称癔症为“模仿大师”,也就是说,癔症发作时几乎可以模仿任何躯体疾病,任何一种躯体疾病的表现都可能是癔症的表现。这样一来,癔症就不容易被确诊,而且还容易和躯体性疾病混淆,只有当医生经过各种检查认定患者没有器质性病变时才能确定这实际上是癔症发作。过去在农村,癔症比较常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患者声称自己“鬼神附体”。不过,近年来这种疾病已经比较少见了,反倒是集体癔症发作常常出现。

    集体癔症,也就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这是指某种精神紧张相关因素在许多人之间相互影响而引起的一种心理疾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人群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在学校、教堂、寺院或公共场所,一些人目睹一个人发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也跟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并出现相同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集体癔症患者并不是在故意相互模仿,而是当一群人面对同一个恐怖事件或者共同关心同一个突发状况时,产生了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出现了共同的精神障碍类的癔症反应,并直接表现为躯体化特征。比如新闻中说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其实就是癔症的集体发作。众多学生在一个环境中面对一个突发状况,受到了同样的心理暗示,这才出现了集体癔症发作。为什么学生们容易出现集体癔症发作呢?因为孩子们心理结构不稳定,心理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受到不良的暗示。再加上一个密闭环境内的互相影响,于是就有了类似于集体食物中毒似的表现。事实上,所有的癔症患者都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女性通常就比男性容易受暗示,所以女性的癔症患者居多。在实际生活中,最常出现癔症集体发作的就是学生群体,尤其以小学生为甚,偶尔也会在大学女生宿舍之类的地方出现集体癔症。集体癔症的高发环境就是教室、课堂、操场、集体宿舍或医院病房内、工厂等群体环境。面临考试、教师过于严厉、免疫注射、迷信活动、灾难及突发事件等都可促发集体癔症发作。

    类似于新闻中贵州小学生的集体癔症发作其实并不是罕见。比如,2010年4月23日,甘肃省陇西县某小学68名学生突然疑似集体中毒,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出现头晕、四肢无力、腹痛、视力不清等症状。后来经诊断,这实际上就是一起集体癔症发作的情况。2000年4月29日,四川省射洪县某小学419名学生注射流脑疫苗后出现心慌、抽搐、吐白沫等现象,经调查,这也是集体癔症发作。不光是在中国,外国也有这样的情况:2006年,墨西哥的一所寄宿学校发生一件轰动全球的怪事:该校两名女生突然发生肌肉萎缩和恶心后,全校600多名女生相继也出现相同症状,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发病的女生都不能走路了。而最后经过医生认真地鉴定,原来这些女生就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也就是癔症的集体发作。2008年7月,孟加拉国英文日报《独立报》报道,孟西南部地区近日有近百人因患群体癔病而出现抽搐、晕厥等症状,其中95人为在校学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时候在被媒体报道出来后,由于公众对集体癔症不够了解,所以容易有一些误解。尤其是在中国,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一旦出现疑似集体食物中毒的情况,人们就很容易主观地认为是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如果经专家调查认为是集体癔症发作的话,那么也会有很多网友因为不了解不理解而认为这不过是在掩盖事实真 相。一时间,“集体癔症”这个词似乎成了网民们嘲讽的一个对象。其实,集体癔症的确十分常见,也比较容易治疗。如果认真诊断的话,也很容易和躯体性疾病区别开。对于大多数集体癔症的患者,只需要解释性治疗就可以了。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暗示治疗也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而且,如果公众对于集体癔症有一个正确认识的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集体癔症的发作。无论是集体癔症容易发作也好,还是网民们不理解也好,这其实都是因为公众对于一些心理健康常识了解不够,说明我们的心理知识还有待普及。

    集体癔症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心理疾病,说是心理疾病,但是它却能“传染”。集体癔症发作者们都没有说谎,他们确实有那样的感觉,只不过是他们的精神欺骗了他们的躯体而已。对于集体癔症,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性对待的态度。既不要恐慌,也不要因为误解而产生错误的观念。虽然集体癔症很容易传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传染呢?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紧张感和孤独感更容易使人对集体癔症易感。中小学生之所以易患集体癔症,就是因为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竞争性较强,学生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彼此之间的竞争及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使学生亦常会有孤独感。一个群体中较焦虑敏感或孤独内向的人更易关注他人的异常反应,并更易将原因归为与自身因素相关的因素上,然后再有意识地寻找自身的相似感受,即逐渐陷入到“患病”状态中。要想预防集体癔症,还是要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心理压力入手。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并不可怕,只要认真面对,其实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我们的公众应该多一些了解,这样就能少一些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了。
心理咨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