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娃娃相亲,家长只顾自己开心!

(2012-03-21 13:33:02)
标签:

娃娃相亲

早恋

婚恋观

心理

杂谈

分类: 亲子教育
导语:如今,电视里、网络中、报纸上,越来越多大龄男女青年的相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于是乎,“找对象要从娃娃抓起”的呼声也让一些年轻的父母对于给宝宝找个“小对象”、扩大交际面的活动很是热衷。“娃娃相亲”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不少网站论坛纷纷推出娃娃相亲的活动,为宝宝牵线搭桥。为宝宝订场‘娃娃亲’,拒当寂寞宝成了娃娃相亲的广告标语。
http://www.meimeidu.com/Upload/10324/201203201424538947.jpg
    看到关于“娃娃相亲”以及“娃娃亲”现象的复兴时,我感到十分惊讶。怎么旧时代的陋习如今又兴起了呢?什么娃娃亲、指腹为婚,这不都是旧社会父母给儿女包办婚姻的产物吗?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自从《婚姻法》实施和普及以后,这种现象应该已经几近绝迹了啊,怎么如今又沉渣泛起了?是时代在轮回?还是文明在倒退?

    仔细一了解,原来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个“追星”的背景:有知情人士爆料,张柏芝与小S这两位“辣妈”碰头,一个是两个儿子的妈妈,一个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在一起聊天时讨论起孩子的“终身大事”,相谈甚欢,小S索性把大女儿许俏妞跟张柏芝大儿子lucas定了“娃娃亲”,张柏芝乐得连连称好。自从有了名人“带头”,于是很多父母也看出了其中的“好处和乐趣”,纷纷跟风。很多育儿网站、妈妈论坛都开始搞类似的活动,还亮出了“为了增进宝妈之间的感情,为广大宝宝牵线搭桥”之类的幌子,甚至拿“拒当寂寞宝”作为口号。就这样,短短的几行广告,一周之内就能吸引几百个家庭参与。而类似这样为娃娃举办的相亲会活动,年轻家长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甚至有些妈妈带着自己的宝宝在不同网站之间进行登记、筛选,乐此不疲。风潮一旦形成,就越来越大了。

    家长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给孩子来一个“娃娃相亲”呢?有人说是怕自己的孩子独生子女寂寞,有人说是想圆一个再有一个异性子女的梦,还有人就是为了给孩子早点找一个合适的“伴儿”,一起成长也罢,将来结婚也罢,早点定下,“不让孩子输在相亲路上”。说怕独生子女寂寞,这个还说得过去,说圆自己儿女双全的梦,这个也还凑合,最可怕的说法就是“不让孩子输在相亲路上”。天哪!“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说法已经用烂了,如今已经蔓延到了相亲问题上,结果还来了个“相亲路上”!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还娃娃相亲干什么?直接指腹为婚多省事啊!那可多彻底?看来,旧社会那些东西如今又都有用场了,还总是这么理直气壮名正言顺的!好家伙,理由还不少,问题是这些理由看似有理,听起来很美,然而真的有效果吗?娃娃相亲的现象,就算有一些好处,那么有没有坏处呢?谁想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我看来,娃娃相亲无异于一场闹剧,宝宝都是无辜的,主要是家长们在起哄。我可以这么说,娃娃相亲,只是家长为了自己开心而想到的做法而已,全然不顾宝宝的未来!之所以这么说,我也有自己的理由:

    所谓的怕自己的孩子寂寞,怕自己的孩子缺乏社交能力,怕自己的孩子将来在婚恋问题上迟钝,我看,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与其说是宝宝们将来寂寞,还不如说是现在的母亲们寂寞。现在的这些母亲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可能也是从小寂寞怕了,于是在宝宝身上来了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问题是,寂寞如何排解?是靠扩大社交范围多结识朋友呢,还是靠找一个娃娃亲伴侣?你们这些母亲倒是已经都结婚了,不然也当不上母亲,那么你们是否就不寂寞了?要不是寂寞了何必还搞这样的把戏?一个娃娃亲伴侣能化解寂寞?难道一个娃娃亲就能代替应有的社交圈子?还是跟一个娃娃亲伴侣接触就能学习社交?至于婚恋问题上如何开窍,恐怕也不是这样就能解决的。我看啊,现在的这些父母们是病急乱投医了。尤其是80后年轻父母,深谙“独一代”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的缺失和内在的孤独,这才不想让自己的宝宝再重蹈自己成长中的失误,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十分不可取。

    娃娃相亲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给家长们带来一点开心而已。家长们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拿孩子当成了玩具。这些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不但没有真正长大,反而把孩子当成玩具和游戏了。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们哈哈大笑乐趣无限,可是孩子却毫无体会,将来甚至还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和麻烦。什么排遣寂寞,增加社交圈子,全都是给家长带来的好处罢了。恐怕还会有人因此而获得一些自己追求的利益吧?当年鸿门宴之前,刘邦不就是用儿女亲的形式笼络了项伯吗?不客气的说,家长们是在拿孩子当做玩具当做手段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罢了。

    娃娃相亲的结果,实际上并没有让孩子从小学会社交学会异性 交往的方法,因为孩子面对的这个异性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人,不具有代表意义。我们对自己伴侣的说话方式能和对其他异性一样吗?真正的社交和异性 交往,孩子完全可以在幼儿园中学到,或者将来上学期间学到。而早早灌输的“娃娃亲”的概念只会让婚恋观还是一张白纸的孩子有一个刻板的印象,其结果就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家长们的社交圈子是固定的,而孩子们将来的社交圈子则是未知的。他们将来就不会碰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吗?如果有,那么这个娃娃亲怎么办?不认真?从小就定下来的,起码双方还有点协定关系,认真?那么自己的幸福和爱情怎么办?难道打算让孩子将来出现“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的悲剧?孩子们将来有自己的路要走,家长怎么能全都包办好呢?娃娃相亲的形式,明显有悖于自由的婚恋观,更是把“门当户对”烙在了骨子里。婚姻自由是千百年来青年男女一直都在争取的权力,好不容易解放后实现了,如今怎么又要倒退?再者,孩子如果从小就认定了自己有一个将来的伴侣,那么怎么面对对方?如果早早就频繁接触,难道就不是现在家长们都怕的“早恋”?甚至由此引发孩子的性生理及性心理问题,家长有没有想过?至于违反婚姻法什么的,简直不用说了。由此可见,娃娃相亲的事情根本就是闹剧,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娱乐了家长,害苦了孩子。家长们在滥用自己的爱,这种爱比溺爱更可怕,简直就是对孩子的直接摧残。

    娃娃相亲不是美丽的期待,而是美丽的错误,切不可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