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一份题为《北大连环虐猫事件》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据称:“大家不知道的是,北大每年死去的猫数量惊人,去年不完全统计死亡35只,失踪23只。今年已经死了11只。有人在变本加厉地虐猫。现在学校里还有很多被遗弃的猫。变态下手易如反掌。”但北京大学流浪猫关爱协会否认了帖子中的说法,他们认为北大校园内确实存在虐杀流浪猫的事件,但目前基本确定为虐杀的有三起,而非有11只起。
自从七八年前虐猫女的照片引起了社会热议之后,有关虐猫的消息似乎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范围。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仿佛总被虐杀族的阴影笼罩着,它们总也逃不过悲惨的命运。而且,虐猫这样的事情,已经从某些特殊群体的个体行为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而愈演愈烈。眼下,虐猫事件已经开始出现在高等学府里了,而且就发生在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里,这就不能不让人们为之惊叹。难道虐猫族已经出现在北大学生中了吗?这是否说明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群体中也开始出现了那样心理扭曲的人?
虽然眼前北大的这些虐猫事件并不能确定是北大学生所为,但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些心理扭曲现象却早已为公众所知了。就拿虐待动物来说,若干年前就有过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行为。清华大学,这可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了。再往后数,类似于马加爵这样的人不也是大学生吗?他虽然没有虐待动物但是却残杀无辜同学,也是一样的不尊重生命。由此可见,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还是有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存在,他们很可能在什么时候突然爆发出来,那时就会有无辜的生命受到连累。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虐猫呢?我认为,那些虐杀小动物的人有几种心态:一是为了发泄,二是作为特殊的获得快感的方式,三是对生命冷漠,无端挑事。这三种心态里,尤以第一种心态为甚。不少人都是为了发泄,发泄自己的精神压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难免遇到各种压力。假如没有一个良好的宣泄渠道的话,人们就容易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些极端的行为,主要就是把自己的压力释放给别的人或别的动物,虐杀动物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按照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来看,人都是有死亡本能的,只不过这样的本能可以表现为内外两个方向。如果是向内表现的话,人们可能就在压力的作用下表现为无法承受而自杀;如果是向外表现的话,人们就可能却杀害别的人或动物了。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那些虐杀小动物的人自己的心理都是扭曲的,长期发展下去也必将不利于自己。
他们为什么要虐杀小猫小狗这样可爱的动物?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流浪猫狗很多,我国又没有相关的法律监管。所以这些人虐杀流浪猫狗非常容易,又不会承担法律责任。再者,虐杀既然是一种极端的发些手段,那么必然要向一个自己有能力实施的对象身上发泄。流浪猫狗在这方面当然是很弱势的,虐杀者会比较轻松的危害到它们。另一个原因就是猫狗这样的动物其实是有美感的,或者说是比较可爱的东西。虐杀族在虐杀猫狗的时候必然会有一种破坏美丽破坏美好的感觉,这远比破坏一个丑陋的东西给感官上的刺激更大,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更“过瘾”吧。有了这些原因的存在,所以流浪的猫狗才屡屡遭到毒手。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是需要从三个角度入手的。
其一,国家应该对动物保护有相关的立法。现在我国只有野生动物保**而没有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从法律上讲这是一个盲区,可以说虐杀族现在是没有罪的,只能算是道德范畴。如果有了相关法律,那么遗弃动物和虐待动物就可以有法可依了,那时势必对一些人产生威慑力,也能促进我国社会文明的进程。
其二,对于虐杀族和有类似念头的人们来说,应该重视自身的心理问题。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存在很多无法释放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是一次创伤所致,也可能是长期累积的结果。这样的人们缺乏合理的宣泄渠道,于是才选择了攻击性行为,才选择了缺乏抵抗能力的小动物。当暴力发泄成为一种习惯时,也许将来就会出现虐杀的行为。对此,我建议这些人最好及时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来疏导自己的情绪减少自己的压力,否则将来继续发展的话,也许就不是道德上的问题,而是要承担法律责任了。马加爵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三,我们的家长、社会以及学校都应该给孩子或学生从小就加强生命教育,这才是根本。目前,家长社会以及学校似乎都太看重分数了,或者是看重学生的一些能力特长的培养,却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格教育及生命教育。所谓的生命教育,就是指要教会孩子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和热爱生命,这实际上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理念。假如不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话,那么一个人就容易对自己或他人或其他物种的生命缺乏尊重的意识,人性也变得淡泊冷漠,那个结果是很可悲的。所以,只有加强了生命教育,人的基本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这一点也许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家长普遍没有认识到的大问题。
愿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现象,愿那些被伤害的生命能够安息。
心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