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2019-08-31 10:27:08)
标签: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作品

是志成辑制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

宗周宝种

分类: 是三行:篆金石文作品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釋文】
王肈遹眚(省)文武,勤疆土,南國服子,敢臽(陷)虐我土,王敦(高羊)伐其至,菐(菐戈)伐氒(厥)都,服子迺遣閒來逆卲(昭)王,南夷東夷具見,廿又六邦。唯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朕猷有成,無(亡)競。

*肈:始,開始。

*遹(yù,ㄩ):遵循。

*眚(shng,ㄕㄥ):古同「省」。

*堇(jn,ㄐㄧㄣ):勤,辛勞。

*氒(jué,ㄐㄩㄝ):名詞。假借「厥」。

*卲(shào,ㄕㄠ):本義為高、美好。釋為「昭」。 

我隹(唯)司(嗣)配皇天,王對乍(作)宗周寶鐘。倉倉悤悤,耑耑(央隹)雝雝(雍雍),用卲(昭)格丕(不)顯祖考先王,先王其嚴在上,磇磇(勃勃)豐豐(蓬蓬),降余多福。福余聖孫,參壽唯琍(利),(胡)其萬年,保四或(國)。

*磇(p,ㄆㄧ)

*目前學者是以銘鑄在宗周鐘身上的字(作器者,《史記周本紀》記周厲王名「胡」,「二字音近可通),推測是厲王的自作器。

陝西扶風縣出土了一件「簋」,器身上有一個字,這個字的發音和周厲王的名字「胡」是相通的,加上出土的地點陝西扶風縣是周朝王室宗廟所在,所以學者推測「簋」應該是厲王的自作器。這樣一來,器身上同樣有字的宗周鐘,應該也是厲王下令鑄造的,用來記錄自己的豐功偉業。

*:同「畯(jùn,ㄐㄩㄣ)」字。古代掌管农事的官。 

【大意】

周王效法文王、武王,鞏衛疆土,南疆的服子,侵犯我的領土,周王親自帶兵征伐,直逼服子的都城。服子派遣使者表示臣服周王。南方及東方的26個邦國都看到(也一起稱臣朝見)。謹天帝及眾神的保佑周王,成功強盛。 

我謹承續對皇天的敬崇,製作了這件「宗周寶鐘」,昭顯先祖,並祈先祖降賜子孫,福祚參壽,安保四方邦國。 


宗周钟生僻字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宗周钟】

【宗周鐘】又名「鐘」或「胡鐘」,乃西周厲王存世最重要之天子自作器,高65.6釐米,重34.9公斤,計有銘文123字,記載厲王征服南方諸小國的故事,是商、周兩朝甬鐘單件銘文之最,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此器何時何地出土,未見著錄,惟清初乾隆時?編的西清古鑒已載,名為「周寶鐘」,早屬清宮藏寶。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由於鐘銘上有「來逆卲王」句,卲通昭字,故學者多主此鐘屬周初昭王器,且內容所述,與古本竹書載昭王十六年(西元前一二六)征伐荊楚事亦合。

西周《宗周钟》铭文(附译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商代鐘形樂器大多數是口部朝上,鐘體用長柄支起後再敲奏;西周開始,漸漸改為鐘口朝下,鐘柄加環懸掛而奏,成為慣見的「甬鐘」形式。宗周鐘便是甬鐘的代表。宗周鐘外形上最大的特徵,是鐘身兩面共裝飾36枚高突的長形乳丁紋,極盡華麗醒目。此鐘音質渾厚宏亮,有宗廟莊嚴氣概。

 

自作器:許多春秋戰國時期吳國、越國君王擁有的青銅兵器上,鑄寫的銘文中有「某王自作」等詞語,「越王州勾自作用劍」即為一例。「自作」一詞相近於「御制」之意,因此「自作器」泛指由君王下令鑄造的器物。

 

西周厲王(?828年),華夏族,姬姓,名胡,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王878年—前841年在位。在位期間,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即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准國人(指工商業者)依山澤而謀生,藉以剝削人民。他違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宗周鐘目前是存世最重要之天子作器,記載厲王征服南方27個小國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