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2017-07-26 10:15:53)
标签:

高贞碑

魏故营州刺史侯高君碑

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

是志成辑制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

分类: 小编是志成后制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营州刺史高贞碑,北魏正光四年,均初属是见悲盦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魏营州刺史高贞碑,川沙沈氏旧藏本恢题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魏故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营州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刺史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懿侯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高君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之碑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全碑貌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释文】
魏故骧将军,营州刺史,高使君,懿侯碑铭,君讳贞,字羽真,勃海脩人也,其先盖帝炎氏之苗,昔在黄唐,是为四嶽,爰逮伯夷,受命于虞舜,曰典朕■■,■■■■,暨吕尚佐周克殷,有大功於天下,位为太师,俾侯齐国,世世勿绝,表乎东海,其公有高子者,即其氏焉,自兹已降,继及,世济其德,不霣其名,祖左光禄大夫,勃海敬公,纯嘏所锺,式诞文昭皇太后,是为世宗武皇帝之外祖,考安东将军,青州刺史,庄公,有行有礼,克荷克構,即文昭皇太后之第二兄也,君禀岐嶷之姿,挺珪璋之質,清晕发於载,秀悟表乎齠齿,黄中通理之名,卓尔不群之目,固已殊异公族,见称於匠者,至於孝以事亲,则白华不能比其洁,友于兄弟,则常棣无以方其盛,敬让著自闾阎,信义行於党,若夫秉心塞渊,砥砺名教,伏膺文武,不肃而成,则缀轨於前脩,同规於先达者矣,虽绮襦纨袴,英华於王许,龙马流车,陆离於阴邓,而不以富贵骄人,必以谦虚业己,是故夷门识慕,蹇步知归,我德如风,物应如响,弱冠以外令望,除秘书郎,傃阁而来仪,瞻石渠而式践,於是从容校文之职,飜飞鵷鹭之间,容止此而可观,清风兹已穆,既而重离载朗,东朝始建,杞梓备陈,瑶金必剖,僉求其可,帝曰尔,迁太子洗马,夙夜惟夤,媚兹储后,仰敷四德之美,式扬三善之功,同禁联坊,亡有出其右也,于时六宫■■,百姓未繁,周爰大邦,罔踰莘似,以君姉有神表淑问,拜为皇后,君愈重,■冲,宠日益,权日损,由是有少君退让之风,无长渊娇奢之患,故赫赫之望,具瞻允集,桢幹之期,匪朝伊暮,而不幸命,春秋廿有六,以延昌三年,岁次甲午,四月己卯朔,廿六日乙巳,遘疾卒於京师,二宫悲恸,九族悼伤,同位駿奔,遐迩必至,天子迺诏有司曰,故太子洗马高贞,器业始茂,方加荣级,而秀颖未实,奄彫夏彩,今宅兆有期,宜蒙追陟,可特赠䮾骧将军,营州刺史,以旌,其墓■所须,悉仰本州营辨,临葬又特给东园龙轜,加謚曰懿,凡我僚旧,爰及邦人,咸以君生而玉质,至美也,幼若老成,至慧也,孝友因心,至行也,富贵不骄,至谦也,君以此终,亦以此始,乌可废而不录,使来者无闻焉,迺相与採石名山,树碑墓道其词曰,绪皇■,■■■■,尧咨四嶽,周命吕望,惟高惟国,世有龙光,自兹作氏,不霣其芳,於烁光禄,响兹戬,赫矣安东,纯嘏斯属,或女或妹,匪娀伊僕,陟彼昭阳,光我邦族,山川降祉,余庆不已,敬公之孙,庄公之子,如琇如莹,为山伊始,人知其进,莫见其止,古人有言,膏梁难正,於乎我君,终和且令,牧己谦谦,与物无兢,孝友因心,能久能敬,爰始来仪,濯缨鳞沼,翽羽储局,其容皎皎,方搏九霄,载飞载矫,天道如何,是乂是夭,生荣死哀,礼有加数,曷用宠终,英英旂輅,其人虽往,其风可慕,玄石一刊,清徽永铸,大代正光四年,岁次癸卯,月管黄钟,六月丙■朔,■■■■。 

甲寅冬十月在萧山印僧陈君海上庽斋,展读此最初精拓本,陆恢囙记。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北魏楷书碑刻【高贞碑】日本二玄社原色法帖(62张)释文倂图

《高贞碑》,全称《魏故营州刺史侯高君之碑》,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六月。拓本纵200cm,横93cm。篆书题额,碑额篆书阳文方笔「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懿侯碑」等十二字。碑文正书廿四行,每行四十六字。碑阴刻嘉庆丙寅年孙星衍移碑记,并翻刻泰山29字于后。此碑于清嘉庆十一年(丙寅、公元1806年)出土于山东德州卫河第三屯,后移至德州县学,现藏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与《高湛碑》、《高庆碑》合称「德州」三高碑。 

  此碑书法方劲峻整,笔势畅达,结体灵和。费声骞《古代碑帖鉴赏》:「碑字笔法劲健开张,结体方正。是六朝碑版的模范之作,字口清晰,足资取法。」杨守敬《评碑记》云:「书法方整,无寒俭气。」独山莫友芝《金石笔识》云,「是碑为石刻之最整峭者,与张猛龙一石同在正光时,可称双绝。」 

 此碑始由陆耀《金石续篇》介绍于世,后孙星衍的跋语。碑文记载了他一生中的功德,此碑是北朝碑刻中方笔楷书的代表作品,电画清峻劲健,结字稳健俊整,字形微扁,底盘稍大,显得庄重稳健,在风格上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法,由是可知《高贞碑》与《张猛龙碑》同属北碑中之佼佼者。《高贞碑》出土后即受到书人的重视与爱好,日本二玄社,上海艺苑真赏社等皆有珂罗版刊印,今选用较早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编辑推荐北朝刻碑之所以为世人所重视,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碑刻虽大多出于无名氏之手,但在隶楷错变的过程中,在楷法尚未完全成熟的蜕变时期,争奇斗艳,呈现出各种风貌。正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所说:北碑当魏世,隶楷错变,无体不有,综其大致,体庄茂而宕以逸气,力沉着而出以涩笔,要以茂密为宗。 

 故宫所藏此拓本为清出土初拓本,拓工精湛,字口清晰,其中第八行「于王」未损。此碑著录于清洪颐煊《平津读碑记》、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残稿》、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高贞碑》既是书史上的名碑,拓者翻拓者自众,迨至晚期,据云拓本已笔画瘦硬,全无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