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西岳华山庙碑】是三行先生隶书书法作品(二幅)

标签:
西岳华山庙碑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华阳崇冠二州古曰雍梁 |
分类: 是三行:隶书作品 |
繁体字:
巖巖西嶽峻極穹蒼,奄有河朔遂荒華陽,觸石興雲雨我農桑,
简体字:
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华阳。触石兴云雨我农桑。
资粮品物亦相瑶光。崇冠二州古曰雍梁。
*** 碑文记载自汉武帝开始,建立庙宇祭祀,并记载西岳庙的前身“集灵宫“”的规模、祀典之礼等;篆额题《西岳华山庙碑》。
延熹八年(165)(一说作于延熹四年)立于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
《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七寸,宽三尺六寸,字共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七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以后该庙所存者为重刻。
此碑碑文乃记述帝王修封禅,祭天地事。此碑书法于整饬端严中饶有变化,为学汉隶者所重。因碑末有“郭香察书”四字,引起历代学者议论,有认为是“郭香察”书的,也有认为“郭香”察莅他人之书的,“察书”(意即检查校对)者为郭香。
更有唐徐浩《古迹记》直指为蔡邕所书,但他并未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何以是蔡邕所书。此说一出,影响甚大。如宋洪适《隶释》、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顾南原《隶辨》以及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即均沿徐浩之说。
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赵崡《石墨镌华》乃开始对此说提出怀疑,而认为真正的书丹者当是郭香察。《石墨镌华》书前目录中《华山碑》下,题“郭香察书”,《金石史》则直称《华山碑》为《香察碑》。近世学者,基本上已确认郭、赵之说为是,而以启功先生的文章论辩最详(见《启功丛稿》)。
《周礼·职方氏》:「河南山镇曰华」,谓之西狱。《春秋传》曰:「山岳则配天。」乾坤定位,山泽通气,云行雨施,既成万物,《易》之义也。《祀典》曰:「日月星辰,所昭也。地理山种,所生殖也。功加于民,祀以报之。《礼记》曰:「天子祭天地及山种,岁遍焉。」自三五迭兴,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诸侯,是以唐虞畴咨四岳,五岁一巡狩,皆以四时之中月,各省其方,亲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则未闻所损益。周鉴于二代,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亦有事于方岳,祀以圭璧,乐奏六歌。高祖初兴,改秦淫祀,大宗承循,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者,以时祠之。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思登假之道,巡省五岳,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殿曰存仙殿,门曰望仙门。仲宗示之世,重使使持节者祀焉,岁一祷而三祠。后不承前,至于亡新,浸用丘虚,讫今垣趾营兆犹存。建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石以岁时往祠。其有风旱,祷请祈求,靡不报应。自是以来,百有馀年,有事四巡,辄过享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纪时事,文字摩灭,莫能存识。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农太守安国亭侯,汝南袁逢,掌华岳之主,位应古制,修废起顿,闵其若兹,深达和民事神之义,精通诚至,礻勺祭之福,乃案经传所载,原本所由,铭勒斯石,垂之于后。其辞曰:
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华阳。触石兴云,雨我农桑。资粮品物,亦相瑶光。崇冠二州,古曰雍梁。冯于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义,巡狩省方。玉帛之贽,礼与岱亢。六乐之变,舞以致康。在汉中叶,建设宇堂。山岳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国,兼命斯章。尊修灵基。肃共坛场。明德惟馨,神歆韵其芳。遏穰凶札,揪敛吉祥。岁其有年,民说无疆。
袁府君肃恭明神,易碑饰阙,会迁京兆尹。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
袁府君讳逢,字周阳,汝南女阳人。孙府君讳ギ,宇山陵,安乎信都人。时令朱颉。字宣得,甘陵俞阝人,丞张,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华阴王苌,字德长。
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遗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苏张工阙君(阙。旧拓碑本《隶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