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题【梅亭诗】(放鹤亭)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标签:
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林则徐题梅亭诗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梅亭 |
分类: 是三行:篆金石文作品 |
林则徐题【梅亭诗】(放鹤亭)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书法作品:【题梅亭诗】林则徐(又名:题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梅亭)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 亭在西湖孤山北麓。元代人为纪念林和靖,修茸其墓,并植梅数百株,又建梅亭。林和靖,名逋,北宋诗人。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的传说。上联表现林逋是一位洁身自好的真正隐士;下联是说梅花使孤山“不孤”。联语借抒怀,旨在赞颂林逋的人品,在艺术上巧而不华,意境高远。
纪念林和靖在杭州西湖放鹤亭的亭上有三幅对联:
一)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二)梅花已老亭空鹤,处士长留山不孤。
三)华表千年遗蜕可闻玄鹤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另,杭州放鹤亭【纪念林和靖】是三行先生隶书书法作品,观赏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fc0e670102v4wm.html
【作者】
林则徐(1785~1850),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林则徐名诗与名句】
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林則徐十无益】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