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福鼎六大寺是福鼎众多寺庙的代表,目前除圆觉寺已毁外,其余五座寺均为福鼎的千年古刹.但时至今日,古迹风貌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典型的有昭明寺古塔被粉刷一新,僧人宿舍的位置完全遮住了从城内看向古塔的视角,资国寺后院更是成了一个大陵园,等等 现摘录六大寺资料,希望能引起福鼎的兄弟们对福鼎环境保护,古迹保护的重视
瑞云寺 位于福鼎市硖门畲族乡,地处太姥山系之凤山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号称“太姥第一寺”,为福鼎六大寺之首,闽东著名古刹。寺院布局结构为园林式,打破中轴线对称建筑常规,别具一格。有葫芦阁、赏花楼、大雄宝殿、钟鼓楼、观鱼台、半月湖、荷花池等建筑,照墙和寺壁有福建大画家李霞画的人物浮塑,斗拱、梁栋有人物、飞禽走兽、花卉等雕刻,造型生动,花窗图案结构精美,展现了南方园林建筑之艺术风格。寺内尚存宋宣和石斛等古迹。寺前寺后,有古枫树、感触树和千年银杏、铁苏。寺周围有“平冈松涛”、“层峦烟雨”、“陇头晚笛”、“岔门归樵”、“院前望耕”、“葫芦沽酒”、“月湖垂钓”、“枫林夕照”、“寺塔卧云”、“蝉鸣秋声”、“竹院迎风”、“钟声啸月”、“梅亭放鹤”、“蕉园赏菊”、“雪岭寻梅”、“花井掬泉”等凤山十六景。
昭明寺 为福鼎闻名海内外千年古刹之一,位于福鼎城郊鰲峰山,距县城5公里。寺建于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相传为昭明太子萧统所敕建,题有匾额,因而得名。并“造七级浮屠,以镇温麻”。宋明两代,历经火焚。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清乾隆六年(1741年),寺塔并修。1982年,重修寺塔,恢复旧观,呈现一新。寺内有大雄宝殿、地藏殿、天王殿、钟鼓楼、藏经阁等建筑。寺前有昭明太子读书台、飞翠亭、慧明舍利塔等遗址。 “七级浮屠”,即昭明古塔,为福建省最早寺塔之一。塔高25.6米,为楼阁式仿木结构,空心砖塔。塔内设有扶梯。登塔俯瞰,山川城廊,一览无遗;双溪环流,尽收眼底。“塔影西斜红日暮,炊烟起处是桐庐。”每当夕阳西下,残照余晖,实为壮观。“昭明夕照”为桐城八景之一。
栖林寺 距县城2.5公里《三山志》称栖林院,又称栖林禅院。在福鼎鰲峰山下柯岭坪。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为重檐歇山式布局。殿宇雄伟、典雅,工艺精湛。寺内存有宋宣和《县仪案》碑记一方、宋宣和年间水井一口。 栖林寺峦嶂环抱,山川清秀。每当烟花三月,烟雾弥漫。若隐若现,极富诗意。“栖林烟雨”为桐城八景之一。古人曾叹曰:“到此炎尘都涤尽,置身如在小瀛洲。”南宋状元王十朋曾寓于此寺,题诗曰:“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因而该寺自古闻名闽浙。
资国寺 在福鼎城郊资国村莲花峰山,距县城2.5公里。建于唐咸通元年(860年)。宋代重兴,相传有九井十三墩。明、清时代重修、扩建。1983年后又几经修建,重展千年古刹之风貌。寺内有唐井、宋井各1口和宋香炉、施食台、石斛、碑刻,以及“灵源洞”、“卧陀岩”、“谈经台”石刻等文物古迹。宋、明时代法堂石基、梁、栋、柱古建筑犹存。千年铁树,明代桂树,清代柏树、槐树,枝叶尚茂。 资国寺清幽秀丽,莲峰山状似莲蓬,素有“莲花曙月”之胜景,为桐城八景之一。
圆觉寺 位于城郊福全山(覆船山)畔福鼎一中校园内,原名罗汉寺,明永乐三年(1404)西园族长高伯泰倡建,为西圆高氏宗祠,祠寺合一,除了祭祀活动之外,还利用该建筑物办起私塾,聘请教师为族内子弟授课。明嘉靖年间毁于倭患,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为福鼎市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柘荣县明万历年间进士及第,官至湖广参政游朴,因是高氏的外甥,小时就读于圆觉私塾。曾留有墨迹《题圆觉寺》诗云:“圆宫性所爱,临眺不妨迟。流水无春夏,岩泉自岁时。山人谈梦幻,渔火识推移,预订他年约,归来共钓丝。”清桐南贡生施庭嘉(字亮泰)亦有《题圆觉寺》诗:“松杉荫满古禅寺,翠竹黄花遍地芳,一阙钟声通觉路,十分月色是圆光。”古禅寺至民国初改为学堂,一九三八年,改办为福鼎县立中学(初名北岭中学),从此,朗朗书声取代了钟声。
太姥石湖——冷城灵峰寺 灵峰寺 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太姥山东麓纱帽峰下的冷城村,距冷城古堡一公里,属太姥山六大景之一的冷城游览区范围。该寺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年),宋朝火焚后重建,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修。寺内现存唐宋年间石刻六十多块,原为佛像的须弥座,图案有人物、兽狮、花草三类,造形质朴。人物为力士,头顶仰莲佛座,个个面相浑圆,目光炯炯,神态不一,有力大无双之气概。狮子形态各异,造形质朴浑厚,气魄宏大,是古代无名艺术家的杰作。还有熙宁石斛、宣和塔座、绍兴石香炉和宋提刑杨楫撰写的《重修灵峰寺记》等文物。相传宋朝史学家郑樵曾在此授徒讲学,并就寺前蒙井题诗曰:“静涵寒碧色,泻目翠微巅。品题当第一。不让惠山泉。”这里曾有朱熹讲学的石湖书院(今废)。朱子曾为石湖书院题词:“溪流石作柱,湖影月为潭。”该寺于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由世行法师主持重修。现有山门、大雄宝殿、钟楼、鼓楼、佛堂、齐堂、放生池等建筑。大殿宽敞雄伟,以石柱承托;山门垂柳依依,道路盘曲,环境优美。寺旁林木清幽,泉水甘冽。冷溪流经寺前,俨然如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