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久弥新 再迈新台阶

(2012-03-23 13:57:59)
分类: 媒体报道

以色列与中国建交20周年之际,国际商报2012年3月20日的中以经贸合作专版刊登中国驻以色列经商参赞胡明的文章“历久弥新再迈新台阶”,对中以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一篇值得分享的文章。

 

历久弥新 再迈新台阶

 

中以两国建交20年来,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两国在贸易、投资、劳务、承包工程、财政、技术研发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中以双边经贸关系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发展态势。

 

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双边友好的见证。1992年中以建交当年,双边贸易额仅为5000多万美元,至2011年,双边贸易增长近200倍,达创纪录的9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我对以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我主要对以出口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服装类等,我自以进口商品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包括电子技术、化工产品、钻石等。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继欧盟、美国后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

 

以色列以科技创新立国,科技创新促进了双边投资发展。中国需要以色列科技与管理,以色列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我对以投资总体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化工集团斥资24亿美元收购排名世界农药化工企业第七的以马克西姆·阿甘公司,是两国建交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通过收购,我企业获得了国际市场份额、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使我国农药生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浙江三花集团和深圳易方数码等企业也成功收购了以色列高科技企业或股份。以色列对华投资也呈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较有影响的项目有海水淡化、农业滴灌、污水处理、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近年来,以风险投资在华业务活跃,英飞尼迪基金目前也在中国设立12支基金,投资领域为可再生能源、农业、医疗卫生等。

 

我承包项目在以取得突破。作为一个与欧洲工程标准一致的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国承包公司的进入并非是易事,中国一家工程公司在与众多西方企业竞争后成功夺标,并于2009年提前完成了卡迈尔隧道项目建设,成为中以经贸合作标志性项目,受到了以总理及民众的高度赞扬,为中资企业矗立了良好的形象。该公司又于2011年以1.6亿美元中标总长6.75公里吉隆隧道项目。中国承包企业在以色列市场有了一个重要的支点,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以色列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及我国商品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双边贸易有望在今后的三年内达到150亿美元。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要在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市场的同时,大力提高我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其中汽车出口将是我对以出口新增长点,小排量轿车在以有良好的市场。目前,荣威牌轿车已成功进入以市场,长城汽车公司生产的皮卡车型也于2011年在以上市,宇通、金龙客车也即将出口以色列。一些以汽车公司也正在与我企业商谈在以进行卡车、客车的组装业务。以色列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生产,新型太阳能、风能设备在以有较大的市场,无锡尚德公司2011年度向以色列出口太阳能设备约为5000万美元。

 

近年来,以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港口、电力、铁路、公路项目建设计划。以交通部也积极推动与我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邀请更多的中国企业来以开展承包工程。自中国公司成功建设卡迈尔隧道项目以来,中国企业在以工程承包市场知名度大升,一批中国知名企业来以考察基础设施项目并参加项目投标,我企业在以开展大型承包工程商机显现。

中以劳务合作始于1994年,2002年我在以劳务人员达到历史最高的2万多人。2002年起,以政府实施限制外籍劳务输入的“关闭天空”政策,停止从中国进口工人。我在以劳务人员逐渐减少,目前剩余4000多人,主要以建筑劳务工人为主,另有少量农业、技术工人。近年来,以建筑业遭遇“用工荒”,建筑业界要求继续进口中国工人呼声很高,在理顺两国劳务合作机制的前提下,我对以劳务出口仍有较大潜力。

 

我企业也可通过并购、入股、设立研发中心等形式扩大对以投资,其重点投向水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安防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双方在高科技领域合作是资金、技术、市场的完美结合,将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局面。

 

诚然,我企业在以开展经贸合作仍有不少挑战。以色列是OECD成员国,商业环境、市场规则与欧美发达国家趋同,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以色列严格的劳工、环保政策也使我企业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如我在以实施的承包项目,劳务签证难以获得,影响项目进展,而汽车进口实行“欧五”排放标准,是高端出口市场,较高的税率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等。尽管双边合作仍存在挑战与困难,但这也有助于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与技术革新,我企业应积极适应和学习以色列先进的商业模式,将以色列作为开拓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前沿”,提高“走出去”整体水平,为我企业今后走进高端市场积累宝贵经验。

 

2011年初,中以两国成功举行了第五届经贸联委会,为双边的经贸合作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走过20年豆蔻年华的中以友好关系,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坚信,在中以两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企业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中以经贸合作定能历久弥新,蓬勃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