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的培养
(2016-10-07 21:27:52)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我们正确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有力武器,青少年时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给学生一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不但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与发展所提出的要求,要培养未来社会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使他们能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就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观点,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物理课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本途径,是把物理教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向学生辩证地揭示物理本质,阐述物理概念,规律本身内在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的唯物主义教育的熏陶,逐步掌握辩证法。而且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组织物理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是从观察、实验到思维加工,总结出规律,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和运用,这种体现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两个飞跃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的四种观点。
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观点
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最根本的规律,物质是运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千变万化的。这些观点是受过科学教育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对中学生来说仍需要加强教育,使他切实懂得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的现象都是物质的现象。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光的运动及原子内部的运动等都是物质运动的特定形式,是绝对的,而机械运动的描述则是相对的,动量守恒定律反映了在物体动量转移过程中,系统总是动量保持不变,它表明运动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然界中物质运动不变的普遍规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说明了自然界中各种起作用的能,如机械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可以按一定的量度关系互相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并且这种转化是无限的、永恒的、永不停止的,由这两个定律可使学学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有机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运动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运动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但是能进行转化。
二、对立统一的观点
一切物质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于矛盾双方斗争又统一的结果,中学物理中这种例子也是很多的,如:力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
失,同一种性质的力,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原子是带有正负电荷粒子的统一体,电中性物体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统一,如是缺少了电子既显带正电,如果多余电子则带负电,物体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同时存在,分子的各种运动都是由于这些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间将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平衡是暂时的,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距离有时大,有时小,因此有时引力大于斥力,有时引力小于斥力,正是由于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因此,物体既能反抗外界的拉力,又能反抗外界的压力。有了这些观点就能正确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体积变化。事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不但科学地反映和说明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而且生动地描述了物质产生各种运动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认识和揭露自然界里一切现象的规律,就必须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就必须善于从物质之间或物质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去观察,研究和分析,才不致迷失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如:透镜成像,从放大到缩小,从倒立到正立,从实像到虚像的转换关系。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性质,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超过弹性限度时发生永久性形变竖直上抛的物体达到最高位置后,变为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
例证,又如: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这一课题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明白,物质温度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物质状态的质变。让学生做荼的实验,他们会看到,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太奈加热到80摄氏度时,质变发生,固态的荼逐渐熔化为液态荼。80摄氏度是荼的熔点和凝固点也是它的质变点,还可以种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象水的结冰和水沸腾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等等,通过这些事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自然界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都 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也不例外,要取得好成绩。没有扎扎实实的学习,没有艰苦的知识积累是办不到的。
四、实践第一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知识跟其它知识一样,也来源于实践,主要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要将这些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必须由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作基础,否则,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也要采用实践第一的观点进行工作,在教学过程应做到三点:1,尽量了解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2,在引入新概念和讲解新定律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向学生提供的比较恰当的感性材料,提供多种感知机会,利用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这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了,创造条
件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实验,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详细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整个实验过程,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从中综合归纳出结论。如果经常运用这种由直观到抽象,由实践到认识的教学程序,学生会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并形成实践第一的观点。
总之,物理学既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同时它也富含优秀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教学中要不断开民,这样,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既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又受到了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逐渐形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