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2023-07-11 09:21:45)
标签:

转载

分类: 吟玉
原文地址:玉器收藏界的行话作者:田园玉翁

 

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玉器收藏,方兴未艾。初涉此道,必须先搞懂这个行业的江湖术语、行话。每个行业都有行话,收藏界尤甚,外行人却一下子搞不明白,下面就对应用较广的行话作初步介绍。
1.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 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 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 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 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 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9.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 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
11. 鸡骨白(图1):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2
12.水银沁: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3
13. 朱砂红(图3):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4
14. 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5
15. 灰皮(图5):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6
16. 土咬(图6):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17.生坑(图3):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7

18.熟坑(图7):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后的状态。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8

19.提油(图8):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9

20.绺裂(图9):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和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0

21.斜刀(图10):又称坡刀,西周玉器中常见的一种雕刻工艺,磨去阴墙一面,成斜坡状。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1

22.玉山子(图11):立体圆雕的人物,山林景观摆件。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2

23.汉八刀:汉代的一种玉雕技法,风格简练流畅,宛如八刀而就,多见于玉蝉(图12),玉握猪。

24.圆雕:指三维立体的玉雕。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3

25.透雕(图13):又称镂雕,是用拉丝的工艺表现出镂空状的玉器。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4

26.浮雕(图14):是在平面上雕刻出立体的形象。

27.拉丝痕: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线锯拉丝痕迹。

28.片切割:用硬度较高的工具来切割玉料,其痕迹多为直线状。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5

29.线切割(图15):用麻绳之类的工具蘸水加解玉砂来切割玉料,其痕迹为弧形。

30老玉新工:用老的玉料或老的素器新添加纹饰工艺,此类仿品杀伤力较大。

31.老改老:在古代就因为器物破损而改制的玉器。

[转载]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作者吴念亲)

 

图16

32.留皮(图16):在器物上保留原石的表皮。

33.巧色:又称巧雕,俏色。是玉工依玉材之自然色泽纹理,巧妙地加以设计运用,做出纹饰来增加表现力的雕刻技法

34.饭渗:肉眼观察玉石内部有如同稀饭里的饭粒状的白色斑块。

35.游丝毛雕:西汉玉器上出现的一种阴刻线,其线条形若游丝,细如毫发,后人称为游丝毛雕。

36.高古玉:一般指汉以上的古玉。

37.中古玉:指唐至元代的古玉。

38.粗大明:指明代玉器的粗犷风格。

39.羊脂玉:玉中极品,如同羊油般。每个人心目中评判羊脂玉的标准不一样,我认为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和田籽料,二白度要好,三细腻度要好。

40.祭坑玉:专门为了陪葬而做的玉器,大多玉料一般,工艺粗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品,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分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开门红股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