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玉学步(四):拉丝、开料篇(转载自“一夫之”)

(2018-06-18 22:53:38)
标签:

转载

分类: 识玉


古玉学步(20):开料镂雕怎解玉 细察工痕藏拉丝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285475375b31bf362

题图

古砣工痕第三要义是“拉丝痕”。

由于古玉的工痕直接取决于所使用的工具,利用现代工具无论如何也仿不出古代工艺痕迹,“拉丝”是古玉鉴识中又一重“点”所在,不可忽视。

“拉丝工”是古代制玉除砣工外,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古人制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中切工、琢工都要用到“拉丝工”。所谓“拉丝工”是指古代玉器制作过程中,一种以软性线条带动解玉砂为主要工具,进行切割或拉切透雕的技法。这种“以柔克刚”的技法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制作中就已出现,其发展绵延于商周两汉,直至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只不过各时期制作的具体步骤和工具有所不同,但原理几乎是一样的。

“拉丝工”在古玉制作中有两种痕迹可寻:一是切割痕,又称开料,是对大件玉料进行分解的工序;二是镂雕切割痕,是对镂空件玉料在开孔定位后沿定位线切除余料的剔除工序。

讲太多了好像很有文化,但看了晕,直接上图(图1),先了解古工的拉丝工具。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30224248598ef215

图1-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2922826fb776af6b2

图1-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2926121c3be843c54

图1-3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2929375dae3ce4f0f

图1-4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29325767dc8725f6b

图1-5

古工拉丝以“弓”沾解玉砂后在加工件上反复拉锯,解玉砂处于游离状态,用力不均匀、运动方式无定性、运动轨迹常变化,造成拉丝痕迹不规则:开片会发生平面错位、切割会发生线形弧曲、镂空会发生错位叠加等现象(图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8087611854fb259b4f

图2-1:拉丝痕呈现平面错位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808793597d83aaf2d8

图2-2:拉丝痕呈现为线性弧曲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22008393779fd3083699

图2-3:拉丝痕呈现为线性弧曲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808820663f6ad6dec7

图2-4:拉丝痕呈现为线性弧曲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046485a94a43463c

图2-5:镂空拉丝痕的错位叠加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0500919e09ee666b

图2-6:镂空拉丝痕的错位叠加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220096767480438b6a3e

图2-7:镂空拉丝痕的错位叠加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220102339923f48570f7

图2-8:镂空拉丝痕的错位叠加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056227a80a193d39

图2-9:镂空拉丝痕的错位叠加

现代仿拉丝工艺,用电动工具(图3)。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11863541218f37db

图3

电动拉丝的特点是工具(直径约0.4毫米镀钻石粉金属丝)固定,工件(被加工玉件)固定,钻石砂固定状态,高速匀速、运动方式定性、运动轨迹相同、造成拉丝痕迹整齐划一的、垂直于玉平面的规整平行线痕(图4)。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167676523f08bdba

图4-1:电动拉丝痕的规则平行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17096312280e9fe2

图4-2:电动拉丝痕的规则平行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174111d5e73ac253

图4-3:电动拉丝痕的规则平行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613177528e5ecfbdf2f

图4-4:电动拉丝痕的规则平行

比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认真比较上述古工拉丝痕迹与现代电动拉丝痕迹各自的特点、掌握其根本区别,对于鉴识古玉有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拉丝痕迹学还有很深的内容有待后面陆续学习,掌握此基础点,仅仅是基本功。

说明:本条部分采用“古玉教室”的清晰美图,在此鸣谢。


古玉学步(38):解密古工“黑科技” 软索一线竟解玉

一夫之 2018-04-28 07:38:02

切割,是制玉的一个重头工艺,古人叫做“解玉”,既是玉器塑形的基础,又是镂雕纹饰雕琢的主要方式。切割工艺根据工具的差异,分为线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者均以潮湿的解玉砂为中介磨料。古玉中都会多多少少留下留下切割痕迹,为我们辨识古玉真伪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痕迹鉴定视角。

三种切割方式中,犹以线切割广泛应用、历史悠久。线切割分为弓线切割和手拉切割两种方式(图1),那么一条柔软的线绳真的能够切割下坚硬的玉石吗?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3240211060f0

图1-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501b97779592

图1-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86054cac45f3

图1-3

知其然莫如知其所以然。古人是如何做到以柔克刚——以一软线切割玉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古玉工艺从来不乏有心人,且看一次单人手拉线切割解玉实验——

1、按原始方法固定被加工件——玉石

实验原料:被加工件——叶腊石

加工工具:黑砂、水、软索——细麻绳、毛线

实验准备——把原料玉石固定住(图2):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1291ad8ecbf9

图2

2、实验结果——横向切割、纵向切割(图3)和直口(竖)切割(图4):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438299976b7f

图3

第一个切口:横向,麻绳横切50分钟,因为石质不均匀,磨损厉害,影响了操作时间,麻绳断了约40次左右。

第二个切口:纵向,毛线切割约18分钟,切面较麻绳切割面较大些,断4次。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98f5b05e3dc1

图4

第三个切口:直口(竖)切割,切面2.8厘米*3.5里面(切口底部弧度折算)切口宽0.25厘米,从上向下用毛线竖切割21分钟,线断一次,切割深度相当于横切的六分之五。

3、实验结果判断:

横向切面的平整度低于纵向切面的平整度(图5为毛线横向切面痕迹,图6为毛线纵向切面痕迹)。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2200910f0ba8

图5-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70812be8e4ca

图5-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2304e662a9bc

图6-1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26212279d8ef

图6-2

毛线切割效率高于麻绳切割,毛线在通过石料中硬质区域,切割面相对平整,行进更为流畅,毛线对材料的适应性高于麻绳(图7)。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19ef536d5990

图7

注:实验中才发现所用石材质地不均匀(图8)。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65222992912fadfffb4

图8

本实验说明:

用软索附带潮湿(含水)解玉砂完全能够切割坚硬的玉石,解玉砂不枉为古人切割玉石的“黑科技”。

古人线切割工具材料还有很多可选择性。

无论何种线切割方法,都会留下明显的线切割抛物线型痕迹特征。

玉石加工材料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质地,会在加工痕迹的表现上不尽相同,鉴辨时可注意区别。

注:本文参考《文物修复师联盟》部分内容组织编辑,在此鸣谢源作者。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一夫之 2018-05-01 12:11:07

切割,是制玉的一道重头工艺,古人叫做“解玉”,既是玉器塑形的基础,又是镂雕纹饰雕琢的主要方式。切割工艺根据工具的差异,分为线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者均以潮湿的解玉砂为中介磨料。

古玉中都会多多少少留下留下切割痕迹,为我们辨识古玉真伪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痕迹鉴定视角。

线切割痕迹特征

线切割又称古玉制作的拉丝工艺,是使用时间早、使用时期长的一种重要解玉方式,大约史前时期的制玉就以线切割为主,一直沿用到后代。

根据线切割的操控可以分为手拉线切割和弓线切割两种工艺(图1)。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2970bdc1f253b4

图1-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7539450601aad3ee4a

图1-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017871982a42d

图1-3

根据线切割作工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为开片切割(包括成形对开)、环型玉件开口切割、筒型玉件取芯切割和镂雕纹饰切割几种方式。不同的切割方式所以留存的工艺痕迹各有其特点。

1、以玉料塑形为基础的开片线切割(包括成形对开)(图2):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1448265913dda61c8a

图2

其痕迹特征:

线切割痕迹为大开口抛物线形,几乎有相同或者相近的重心,抛物线很少重叠与交叉。

切割痕迹呈波浪纹推进,宽窄、深浅、长短不一。

切割面不平整;相邻的切割交界面对接也不准,很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2、环型玉件开口切割(图3):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0653578daf647

图3

其痕迹特征:

线切割痕迹为开口抛物线形,几乎有相同或者相近的重心,抛物线很少重叠与交叉。

切割痕迹呈波浪纹推进,宽窄、深浅、长短不一。

切割平面掌握不准,经常发生走线(切割面错位)现象。

3、筒型玉件取芯切割(图4):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154776d256910

图4-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17155cdb4389c

图4-2

其痕迹特征:

作为切割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筒型玉件取芯切割都从开孔定位开始,一般留有定位孔痕迹。

由于线切取芯的操作难度加大,上下拉丝的同时还要保证取芯的圆整度和尽量厚薄均匀,拉丝痕迹呈现不规则的弧曲、波浪起伏纹。

完成的筒件壁面厚薄不一,筒件的开口也往往呈不规则椭圆形。

4、以镂雕纹饰为目标的雕琢线切割(图5)(详细参考《古玉学步(20):开料镂雕怎解玉 细察工痕藏拉丝》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595527564295953016):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302b322bd2e15

图5-1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3453494f92469

图5-2

其痕迹特征:

作为切割的起始点,镂雕线切割都从开孔定位开始,一般留有定位孔痕迹。

拉丝工痕略带弧曲和不规则略倾斜于加工侧面。

拉丝工痕往往呈现错位叠加。

仿古件线切割有诸多破绽,如抛物线重叠交叉故意留乱痕(图6)、拉丝线垂直于加工面规则平行(图7)等等,仔细甄别古工线切割痕迹特征,不难发现仿件的疑点所在。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4827cc94a0a0b

图6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07483555092b904917

图7



古玉学步(41):线雕如何辨古工 拉丝或留定位孔(取芯)

一夫之 2018-05-02 06:50:17

线切割雕琢又叫拉丝工艺,是古玉加工广泛使用的工艺之一。古拉丝工艺由于是人工完成,笨拙古朴有迹可循。

红山文化马蹄形玉箍取芯的线切割

红山文化的线切割工艺主要用于马蹄形玉箍的制作(图1)。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911415354785afe44d

图1

其工艺程序为:

在椭圆体的玉箍坯料一端表面边沿,以桯钻打孔贯穿。

然后以软性线具穿入孔中,加砂加水,沿器璧进行切割一周。

可取出中心玉料,完成取芯。

所以,真品到代马蹄形玉箍在线切割工艺方面大致有如下工痕特点(图2、3):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91141440e1ab642e48

图2

内壁大多可以见到桯钻打孔留下的凹痕。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91141428d0fcb8c041

图3

内壁残留拉搜的痕迹。

沿孔壁开口也多呈不规则(非标准椭圆形)。

壁体厚薄不匀。

而如果遇到开口椭圆标准切、打磨厚薄一致、拉丝痕迹难寻或者拉丝痕迹标准发散(图4),古人的手工还能够达到吗?肯定就与仿有缘了。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91141501218c09c623

图4-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91141466969702e84b

图4-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911413933faab7ff58

图4-3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791141435d3cc79d4f9

图4-4

注:本文采用《中国文博网》部分图片,在此鸣谢。


古玉学步(42):线雕如何辨古工 拉丝或留定位孔(镂雕)

一夫之 2018-05-03 07:21:42

线切割雕琢又叫拉丝工艺,是古玉加工广泛使用的工艺之一。古拉丝工艺由于是人工完成,笨拙古朴有迹可循。

镂雕工艺的线切割

镂雕(图1),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是古代玉器制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此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0909ec472ffed

图1-1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0580e0441947f

图1-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7589577937ba9a7a72

图1-3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508f15c1a5a7

图1-4《玉作图》

镂雕的工艺程序是(图2):

先在加工件上刻划设计图样。

在需要镂空的位置钻出定位孔,以便穿过拉丝线绑定搜弓操作。

按刻划设计图样用搜弓切去镂空部位的多余的玉料。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72a43c697653

图2-1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09964629d8ff4

图2-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256570ac97a7

图2-3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0521f067ab610

图2-3-1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27adae65f9d7

图2-4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14301d356b1c

图2-5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47133f4fcaee

图2-6

所以,真品到代镂雕玉件在线切工艺方面有以下特点:

在打磨不到的位置会留有草图设计刻划痕。

在起始线切割的位置多留有定位孔痕迹。

由于手工搜弓用力不均衡的原因,线切割痕迹常常错位叠加(参见《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切割工痕留根据(线切割)》一文)。

仿品镂雕则在工艺差别上一目了然(图3)。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3923540deafa

图3-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36695530c9b9e

图3-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332181539c20dbf49a

图3-3


古玉学步(43):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片切割)

一夫之 2018-05-06 10:44:43

切割,是制玉的一道重头工艺,古人叫做“解玉”,既是玉器塑形的基础,又是镂雕纹饰雕琢的主要方式。切割工艺根据工具的差异,分为线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者均以潮湿的解玉砂为中介磨料。

古玉中都会多多少少留下留下切割痕迹,为我们辨识古玉真伪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痕迹鉴定视角。

片切割痕迹特征

片切割工艺由来已久,到铜石并用时期,片切割工艺就已经广为流行;进入铁器时代以后,极其坚硬薄锐的铁质片状工具使片切割工艺得到更加广泛使用。

片切割推测应是用极其坚硬薄锐的片状工具,以细湿砂为磨料进行切割而就,主要有开料切割和成形切割(图1)两种加工方式。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15d3d7ad77c1

图1-1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710772e1fe01

图1-2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613eae699f0f

图1-3

片切开料大多采用单向切割,而玉璧等成品的切割成形则均为双向对切。与线切割所不同的是,片切割随着工具的不断进步,在铜石并用时期和铁质工具时期所产生的工艺痕迹,有着显著差别:

1、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铜石并用时期,片切割工艺最为流行,其工艺特点为(图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684cc5bbdcc0

图2-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79581b8a1333

图2-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379d8a14550c1

图2-3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08c7b300037d

图2-4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24f2ca6bd890

图2-5

开料大多采用单向切割,而玉璧等成品的切割成形则均为双向对切。

玉璧、玉璜、玉质工具、玉琮以及大量玉料表面常有一道笔直犀利的台阶状痕迹,台阶甚浅,其边缘一侧往往略有玉茬参差。

2、到春秋战国时期铁质工具已经普遍使用,片切割工艺的特点为(图3):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09ab56341994

图3-1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9516f2840a40

图3-2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381ee8c4bc204

图3-3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31769afffcfcb

图3-4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3778fe9b6c06

图3-5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246809c3225c

图3-6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14840ae76be4

图3-7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33fc4f0b4734

图3-8

片切割工艺大致可区分为两类:其一为开料切割,即横向面切割;其二为成形切割,即纵向面切割,包括玉器边缘雕琢和镂雕。

本期开料切割,所使用工具与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者无异,仍为片状直条锯(片切割),以潮湿的解玉砂为磨料。

由于铁质片锯的硬度和柔韧度优于青铜工具,以及工艺水平的进步,此期玉器表面由于双向对切不准而留下的切割痕(台痕),已不像史前时期那样普遍了,仅在一些粗工葬玉、素面玉器以及玉料表面可以见到。

就台痕的具体形态而言,春秋战国与齐家文化相比更为笔直,且其边缘一侧参差的玉茬亦往往被打磨圆滑。

片切割应用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玉器制作的“成形对开”上。

对照上述片切割痕迹特征,看看仿古玉片切割的破绽(图4)。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883537272d40a951669

图4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