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说原版《英语900句》入门
(2012-07-26 15:49:50)
标签:
杂谈 |
第二章
一开始学英语就必须学会直接用英语思维和表达。为此,应该从原版英语教材入门,而不要选中英文对照本。因为如果有中英文对照,孩子在学英语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看中文、想中文,从而干扰英语思维。
1 为什么从原版《英语900句》入门
1998年12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决定开始系统地教琬婷学习英语。琬婷盼望已久的学英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晚饭后,琬婷正在书房里看新到的杂志,我走了过去,装模作样地说:“有没有人想学英语啊?”琬婷正津津有味地读着新书,根本没听见我在说什么。
“怎么,没有人想学英语啊?那就算啰——”我故意拉长声调说。
“什么?爸爸你在说什么?你是不是说,你要教我学英语啊?”琬婷连忙丢下书,拉着我的手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我都说了几遍了,可都没有人响应,我教谁呀?”
“教我呀,当然是教我呀!”这下子可把琬婷高兴坏了,“太好了,太好了,爸爸你终于答应教我学英语啰!”
我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书,琬婷急不可待地抢了过去。“你轻一点儿,这本书已经很旧了,它的年龄比你还要大许多!”我忙不迭地说。
琬婷将书拿在手中不停地翻着,从封面翻到书里,再从书里翻到封底,仿佛要验证一下我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当她看到书页已经泛黄,封面已经明显退色,甚至在靠近书脊的地方还有一道深深的白色折痕时,这才相信这本书的年龄真的很大了。
“爸爸从今天开始教你学英语。学习的书嘛,就是你手中这本《英语900句》(这本《英语900句(基础篇)》是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出版的——作者注)。来,先把书给爸爸一下。”我接过书,在第一册第1课的顶端认真地写下了“1998.12.25.Friday”。
琬婷看了看书上的日期,还以为我之所以决定今天教她学英语,是想把这本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她呢!当时,我确实没有留意这天正好是圣诞节,但见琬婷这么问,便笑着顺口点头说“是”。
“爸爸,你为什么要用这么老、这么旧的书来教我学英语呢?”望着琬婷大惑不解的样子,我笑着说:“你知道吗?这本书是爸爸当年学习英语时用的,那时爸爸能买到这种书已相当不容易了。这本书虽然很老,也很旧了,但它是美国原版的英语书,而且爸爸还有录音磁带配合着书一起让你学,这样你就可以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了。”
前面我已经说过,我想让琬婷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学会直接用英语思维和表达,所以不能有中文来影响英语的学习。要知道,儿童不同于成人,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如果有中英文对照,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看中文、想中文。这本原版《英语900句(基础篇)》一个汉字也没有,正好符合我的要求,可以帮我达到这个目的。
现在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英语900句》,很多都是一页英文、一页中文,甚至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地对应着。我虽然不喜欢这种排版,但也觉得,当父母英语水平不是很高时,可以选用这种英汉对照本来辅导孩子学习英语,即父母自己看中文翻译,而让孩子只看英文原文。
或许有人还会问:孩子一开始学英语时,选用原版英语教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定要选原版《英语900句》呢?
我的回答是:选其他原版教材当然也是可以的。我之所以选了原版《英语900句》,一是因为我对麦克米兰公司出版的这套教材已经很熟悉了,熟悉到可以背诵的程度;二是因为我还有一套十几年前自己收录的《英语900句》磁带,虽然音质效果不是很好,还伴有很大的杂音,但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英语;三是因为《英语900句》每课都有15个基本句子,我只要让琬婷把这些基本句子都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许多句子。
就这样,在琬婷充满渴求的催促声中,我们的第一堂英语课开始了。我坐在靠窗的书桌旁的休闲椅上;而琬婷呢,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坐在书桌边的凳子上,而是一屁股坐在了书桌上,还把脚放在凳子上。琬婷觉得这样坐着不但很舒服,而且可以面对面地跟我学英语。
也就是从这天起,一段奇妙无比的旅程开始了!琬婷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走进了精彩的英语世界,并从此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就是这样,往往会因某一点而永远改变轨迹,或是出于偶然,或是出于一瞬间的抉择……
《英语900句》第一册第1课的15个基本句子,内容是关于问候和自我介绍方面的。这一课的学习,一方面要求主动向别人问好,同时还要对别人的问候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是一个很好的听说互动练习,可以避免只听不说或只说不听。这种问候方面的语言不但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而且也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同时还便于学习者脱口而出。我想,这是琬婷英语学习的入门,应该让她有个很好的学习开端。
我决定从这一课开始,便要让琬婷养成良好的英语听说习惯,让她知道英语是交流的工具。
我打开复读机,把第1课的录音磁带放进去。然后,我一句一句地放音,让琬婷一边看着书,一边像鹦鹉学舌似的一句一句地跟读,同时我在一旁予以讲解。注意:这里的讲解不是指逐字逐句地进行英译汉式的讲解,而是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各种形象生动的动作配合面部表情进行演示,从而让她逐渐习惯用英语思维。
如说“Hello”时,我就向琬婷招招手,面带微笑地向她打招呼,她便能很快明白这是在向她问好;说“I’mJohnSmith.”时,为了让琬婷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便随机地加上一句:“I’mZhong Pei.”并指指自己,她便知道这句话是在向她作自我介绍。这样一来,琬婷哪里还需要我再用什么汉语去进行解释呢?
当然,刚开始时,由于学的句子比较少,对个别词句可以用汉语进行适当解释;随着英语知识的增加,能不用汉语解释的就尽量不用汉语解释。这就像我们教孩子认汉字时,刚开始我们会借助看图识字卡片;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就慢慢过渡到用查字典的方法来学习了。
我就是这样,一开始教琬婷学英语时,就通过复读机反复播放《英语900句》第一册第1课的15个基本句子,然后让她看着这15个基本句子,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反复跟读。对于没有读好的,就让她模仿着跟读和对比,像鹦鹉学舌一样,直到将每个句子读得正确为止,而且一定要读得字正腔圆才算过关。
在一旁听琬婷大声朗读时,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琬婷的语音语调上,仔细辨别她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然后把读得不准确的地方指出来,告诉她这些地方读得不像磁带里面的读音,再放录音让她自己辨音对比,并加以改正。这就像我们听广播或是看电视,虽然我们的普通话说得没有播音员那样标准,但我们对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却能进行辨别,知道他们说得准不准,带不带有地方口音。我就利用了这个道理,让琬婷学习纯正、地道的英语,要求她的语音语调像磁带里的读音那样标准。
在教琬婷学习英语时,我并不因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也不错,就叫她跟着我的读音模仿着学。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读音中难免会带有母语的口音,不可能达到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外国人那种纯正的语音语调。为了能让琬婷讲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我从一开始就要她跟着录音磁带模仿听说英美人地道的语音语调,并逐步达到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这一点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就说明了一个人一旦口音形成了,任凭岁月流逝,也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如果琬婷一开始学英语,就学到了我的这种带有母语的口音,以后即使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改变,恐怕也难以达到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了。
许多人认为,孩子英语语音语调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孩子没有学到家。实际上,这往往是教的人自身的发音或口音不准造成的。
错误的口音一旦形成了,要改是很难的。所以有人说,“不会是从零开始,错了是从负开始”。因此,在初学英语的时候,就要学到纯正的英语。不然的话,等你意识到自己的语音语调不准确时再来纠正,不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见得理想,说不定还挫伤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
报上曾登载了这样一条新闻:在某大学报告厅,当一位大学生语速很快地用英语陈述完自己长达5分钟的问题之后,前来作报告的美国大使普理赫只好说道:“对不起,你的问题我没听懂。”对于提问者“流利”的英语问题,翻译也是一脸茫然。提问的学生不得不用汉语重复了一遍。一位在场的老师这样说道
“很多同学说出来的英语是彻底的‘外语’,不仅中国人听不懂,连外国人也听不懂。”
现在,英语教学中多数还是强调学生跟老师读,老师口语语音语调的正确与否,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因为这是打基础的阶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