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泉州海丝史迹——百奇波斯后裔墓葬

标签:
海丝联合国教科文泉州百奇郭姓 |
分类: 名胜古迹 |
离开林銮渡,眼前就是泉州湾跨海大桥,过桥就到惠安县百奇乡。这里是波斯后裔郭姓的聚居地。
41年前,我分配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工作的第一次田野调查就是到百奇,当时叫百奇公社。那时候的百奇公社,是泉州乃至惠安县最穷的地方。那时候的海交史迹调查异常艰苦,没吃没住。头两天在社员家里吃派饭,后来住到公社盐场,每顿的伙食就是一片咸带鱼或者紫菜配稀饭。这次调查我与王连茂先生首次合作,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我来说,那次调查搜集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郭姓族谱和海图。但是,最有意义的是在百奇郭姓族长郭有明先生的引导下,发现了一批郭姓先祖的墓地和雕刻阿拉伯文的墓盖石。从此揭开了郭姓回归波斯穆斯林后裔的序幕。
时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墓地也好,族谱也罢,都属于四旧,属于要破除的东西。特别是里春大队俗称鸟树墓的红薯地里一片百奇郭氏二世、三世、四世、五世的墓盖石,即将面临全部被拆毁的境地。我只好编故事告诉大队书记这些是中外人民友好的见证,任何人不得破坏,否则就是破坏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并交代县、公社文化馆的干部一定要保护好。使得这些重要遗迹得以保存下来。
到了80年代初,落实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一拨又一拨的郭姓后裔,大部分是百奇下属各大队的,也有泉州等地县,甚至还有外省广东潮汕和浙江南部的。他们携带各自分支宗门的郭姓族谱,找到泉州海交馆,找到我,要我给他们写宗亲鉴定。为的是享受回族的少数民族政策,计划生育能多生一胎,上大学能加分。此类鉴定书,我写了很多很多。总之,只要当地的民委和宗教局认我的鉴定书,他们就算是沾光了。今天回想起来,我这么做可是行善积德,有多少家庭因此得福,有多少郭姓后人因此得以出生许可。
当年的郭氏祖坟,安在?
百奇已经翻天覆地变化,靠导航在下埭村找到了百奇郭姓开基始祖郭泰(仲远公)的墓地。墓地前矗立两方政府的保护碑,一个是1981年惠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方是2001年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知怎么的,一种欣慰感油然而生。
http://s8/middle/002vsqPzzy7fPBKlJU21e
中午时分,艳阳高照,路上行人很少,一路打听里春村的郭氏祖墓,却找到了一处新建的郭姓二世祖郭萌仕初公的陵墓,完全是新建的。当年我们调查时郭萌仕初公的墓已经被毁。
http://s8/middle/002vsqPzzy7fPBB8qNO28
http://s8/middle/002vsqPzzy7fPBynfBC60
http://s8/middle/002vsqPzzy7fPBxpDkg6c
前一篇:重游泉州海丝史迹——林銮渡
后一篇:重游泉州海丝史迹——草庵摩尼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