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毛毛虫童书馆:《凯迪克与凯特•格林威图画

标签:
转载 |
分类: 图画书介绍 |
拿到凯迪克样书的一瞬间,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整本书拿在手里安静优雅,很有古典欧风的美感,让人想起简·奥斯汀那些作者笔下的英伦田园风光,编辑部大半年的努力,终于做出了这辑《凯迪克与凯特·格林威图画书精选集》。
http://s16/middle/60e7e92chc52589558a6f&690
凯迪克是《彼得兔》的作者毕翠克丝·波特的偶像,梵高和高更都是他的崇拜者。他的图画书是当时的英国小孩最喜爱的读物,他们习惯在圣诞节期待凯迪克的新作,就像期待香喷喷的圣诞火鸡一样。凯特·格林威的“人气”也不遑多让,她是凯迪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她的图画书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甚至因此“侵害”到凯迪克的利益——好在,这从未妨害到两人的君子之交。
http://s11/middle/60e7e92chc525978775ba&690
那么,让中国的孩子和图画书发烧友们了解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作为出版者,应该是义不容辞的,我们有点自责,又有点窃喜:自责的是,没早点想到出版他们俩的书!窃喜的是,目前,别人好像也没有想到这一点。对于小小的毛毛虫公司来说,做这套书是要下大决心的,而决心一旦下了,漫长的跟自己较劲的“折腾之旅”就开始了。
我们希望把两位大师最好的作品展示给读者,书名也定好了,就叫《凯迪克与凯特·格林威图画书精选集》。挑选作品,对《凯迪克的图画书》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凯迪克先生的作品,一共只有十六种。出于对图画和文字的双重考量,我们最终选定了《杰克盖了个大房子》、《约翰·吉尔品外史》、《哼一支六便士之歌》、《三个快活的猎手》、《农夫小子》、《红桃王后》、《挤奶的姑娘》、《稀罕稀罕真稀罕》和《胖宝宝》,都是一些流传已久的、活泼快乐的、朗朗上口的故事诗,与凯迪克生气勃勃的插画堪称绝配。
http://s11/middle/60e7e92chc525c9bddd8a&690
凯迪克是个出色的画家,他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就能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无论是国王、猎手、胖宝宝,还是小猫、小狗、小黑鸟,经他妙笔点化而神采飞扬、跃然纸上。但“惜墨如金”并不意味着“他很大条”,在凯迪克的画面中,故事细节丰富得超乎想象——仅有短短四个整句的音韵童谣《红桃王后》,能被他演绎成一个长达三十页的、妙趣横生的喜剧故事。作为编辑来说,为《凯迪克的图画书》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的,一遍一遍校对,到了《凯迪克的图画书》这里,也会变得开心,因为每一次重看凯迪克,都会有一些全新的、饶有趣味的东西让你忍俊不禁。
http://s8/middle/60e7e92chc526169681c7&690
http://s12/middle/60e7e92chc525ec869efb&690
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凯迪克的画风疏朗大气,欢乐闹腾,热衷于描绘外面的精彩世界,猎场、王宫、农庄,都是他爱画的地方。而格林威女士有点像创造了“小兔彼得”的毕翠克丝,还像写出《傲慢与偏见》的简·奥斯丁,虽然只拥有一个小小的乡村世界,却能够以小见大,以微见真。她的画面永远被诗意而梦幻的英国乡村田园所占据。她的笔下,永远是美丽的花鸟、绿色的草地、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阳光明媚的可爱世界,如同天堂一般。她喜欢雅致,就给书中美丽而无辜的小孩子穿上各种各样的漂亮衣裳;她还很怀旧,于是这些漂亮衣裳都有浓浓的十八世纪英伦味道;她热爱诗歌,所以这些“凯特·格林威孩子”的眉眼间,有时会流露一点点与诗有关的感伤。
http://s16/middle/60e7e92chc52639c2205f&690
美妙的插画是图画书之所以存在的意义,是图画书的灵魂和生命。插图的质素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画书本身的质素如何。《凯迪克与凯特·格林威精选集》中的图片,都来自我们苦心搜集来的、年代久远的原版图书。但这些纸质图片在转换为电子图片时,难免会有色差,而且,原版书的图片也存在着各种“硬伤”。这些都要靠美编一点一点的细心调整和修补。此外,图画书的版式也非常重要。我们的美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尝试更好更美观的版式,并选出书中最美的图案,放在精选集的封面、扉页、目录页、故事之间的间隔页上,让这两册厚厚的图画书,翻阅起来更有节奏感,更加舒服、悦目。
除了美术方面巨大繁杂的工作量,翻译这样两本书也绝非易事。《哈默林的吹笛人》早就有优秀的译本,著名文学翻译家屠岸先生,曾在多年前就把这首长长的故事诗译成了优美的中文,我们荣幸地得到了老先生的信赖,取得了他的译文版权。但是,还有《约翰·吉尔品外史》、《鹅妈妈童谣》、《蓝小孩》……在等着我们通关。
首先,这套图画书中的英文,都是流传数百年的经典童谣和故事诗,其中留存了很多口语、俚语、中古英语和地方方言,这对翻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译者必须了解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这些词句的意义。比如《约翰·吉尔品外史》中,当衣帽凌乱的吉尔品被马拽着往前跑时,人们看到他腰间还挂着两个酒瓶子,就以为他是参加赛马的骑手:“看他载重往前奔,一定正在竞赛中!”因为在英国的赛马规则中,骑手身上得带一些重东西,才能参加比赛。
翻译那些古老的童谣,很让译者呕心沥血。一般来说,童谣的逻辑是孩童式的,不讲求合理的内容和内涵,往往是韵律为大,这常常使译者处于两难的境地——严格忠实原文的结果,往往意味着砍去韵脚、失掉神采。我们的译者和编辑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沟通、磨合和反复修改,努力调和这个矛盾,才有了现在明白晓畅、富于童趣的译文。
还有,古代的童谣还常常隐藏着许多政治、历史和文化事件。译者张璐诗(译《凯迪克的图画书》)、徐泓(译《鹅妈妈童谣》)、尹晓冬(译《蓝小孩》),在翻译的过程中,耐心查阅各类资料,认真地为每一个“可疑之处”做出注释。请看张璐诗女士为《哼一支六便士之歌》所做的一则注释:“根据《牛津童谣字典》的解释,在最初的许多民间歌谣里,‘皇后’象征月亮,‘国王’象征太阳,‘黑鸟’象征一天的二十四个钟点。到了亨利八世时期,童谣中的‘侍女’暗指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她犯了通奸罪被处死;‘黑鸟’则象征效忠国王的教会,是安妮罪行的控告者;‘叼走她的鼻子’隐喻着这位王后被实施了砍头的惩罚。另外, 作为暗夜的颜色,黑色本身所具有的阴暗和神秘,容易令人产生恐怖和不安,与魔鬼相关;而魔鬼素来是以迷惑世人著称的。因此,在英国的民间传说里,‘黑鸟叼走了侍女的鼻子”,也被人们解释为‘魔鬼盗走了她的灵魂’。”
http://s15/middle/60e7e92chc5264aa42c5e&690
面对如此严谨、悉心的注解,我们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译者们真的“是以做学问的态度来译童谣”。
关于翻译,还有一个让我们擦了一把冷汗的小花絮。我们的文编在校订《约翰·吉尔品外史》的时候,细心的找到了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辜鸿铭先生翻译的版本,敏锐地发现,我们的版本跟老先生的有一处不同,我们的版本把 “postboy”翻译成了邮差,而老先生则翻译成小伙计,在经过反复推敲以后,编辑部最终一致确定,依照老先生的版本。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避免了一处硬伤。
按照我们的出版计划,这套大餐应该是在“六一”儿童节之前端给孩子们的,但这样一套书的分娩太不容易,最后,这场费心劳神的“孕育经典之旅”终于在2012年的炎夏接近尾声。好事多磨,到了印刷和装订的节骨眼,整个编辑部依然是有些手忙脚乱。大师的笔触,维多利亚时期的年代感,都需要找到合适的纸张,才能得到逼真的还原。编辑部对比了多种纸样,最终挑选了一种淡雅柔和的特种纸——有点怀旧的浅黄色,厚重而不笨重,有着特殊的自然纹理,试印的效果不错,当然,价格也让我们的心悄悄流血!书脊布选择了稍稍做旧的橙色,温暖而不张扬,压得住整本书。印刷也采用了专色印刷。专色印刷效果好,但是价格昂贵,刚开始我们有点舍不得,想看看能不能用四色得到专色的效果,经过比对,我们发现,这种折扣打不得,最终还是泣血决定,上专色!
折腾又折腾,书终于出来了!每个毛毛虫完美主义者,依然有很多遗憾:“纸张更厚一点、更有年代感一点就好了”,“书脊布和环衬的橙色更沉静一点该有多好”,“制作书壳的纸板再平整一些就完美了”,种种的小遗憾和小不满。可不管怎样,心里悬了许久的石头,总算在这一刻落了地,折腾了大半年的孩子,终于生出来了。
http://s3/middle/60e7e92chc5266a1cdb02&690
http://s5/middle/60e7e92chc5266ad8cb84&690
http://s7/middle/60e7e92chc5266b809e56&690
“美国诗人佛罗斯特曾说,诗歌就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这句话完全适用于童谣,我们深有同感。衷心希望家长和孩子们帮我们改进,把翻译中丢失的东西多找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