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挪威的森林》中的死亡解释以及对村上春树的作品看法

(2014-09-04 14:42:11)

关于《挪威的森林》中的死亡


首先是木月。
木月是《挪威的森林》里出现的第一位死亡者,他的死亡也贯穿了渡边彻和直子的整个青春时代乃至人生。
书中对于木月的死亡时这么描述的:“那天夜里,他在自家车库中死了。他把橡胶软管接在N360车排气管上,用塑料胶布封好窗缝,然后发动引擎。不知他到底花了多长时间才死去。当他父母探罢亲戚的病,回来打开车库门放车的时候,他已经死了。车上的收音机仍然开着,雨刷上夹着加油站的收据。”
从这段的描写,以及后面很多描述来看,木月应该是自杀,理由是什么,很朦胧。至少在我读第一第二遍的时候,我也不能找出一个很好的理由来面对木月的死亡。(当然也不一定是自杀,也许木月根本不想死,他的死亡只是一个疏漏。但这大概就更为残酷了。但我的理解绝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自杀,我坚信这一点。)
但这也许才是这本书成立的理由。
木月因何而死?谁都不知道。理由随着木月的死亡成了千古谜题,因为没有人知道,包括渡边彻和直子,这才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比有理由的死亡更大程度上的伤害。
从书的整体描述来看,木月和直子,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是两个联系无比紧密的共同体。这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俩形成的一个独立世界,是与外界隔绝的,因此他们需要一个纽带将其与外界连接起来,这人就是渡边彻。
渡边彻所起的意义固然是巨大的,但渡边彻作为个体的存在,是无法代替整个世界的。不管是木月还是直子,他们有朝一日,必须走向外部世界(并且他俩都是独生子),这个接触外界的过程,类似于一种成长过程,是缓慢并且痛苦的。说是缓慢,但对于木月来说,也许太过仓促了,他的精神与理念,同外界根本无法相容。这也许是导致他自杀的一个重要理由。
木月的死亡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木月死亡的原因。”这么说当然不是很准确,但显而易见,木月的死亡,也许可以折射出许许多多年轻人的死亡。无数的年轻人,在最美好的年华,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或者有鲜见的理由,只是被人们无法理解或者忽视),抛弃了最为宝贵的生命。
木月的死亡在《挪威的森林》里只是一个基调,接下来因为他的死亡,让与他有关的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
(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在某些时刻,逝去的时代里,我也曾出现过自杀等无法解释的困顿想法。毫无理由,仅仅是觉得活着就是拖累,无法与周围世界相融合。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时候,只是有些人一味固执的选择了离去——这很勇敢,有些人因为各种理由,无论是家人,害怕死亡亦或是其他,终于走出了困顿,选择了成长。)

接下来是直子。

首先是一个很重要的认知,直子只爱木月。在她不长久的二十一年的人生里,她仅仅只爱过木月。这在渡边彻,也是有清晰的认知的。
从木月的死亡开始,这成了直子人生中的一个断点。
木月死去,是因为他无法与真实世界达成共识,但直子不同,直子是一个能够走出小世界的正常人(这有点像《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里的多崎作)。但这点正常,也和真正的正常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在木月去世之前,很久很久以前,直子还经历过一次痛彻心扉的死亡,那就是她的姐姐。
在小学六年级的直子面前,优秀的一塌糊涂的姐姐吊死在了她同样十七岁的年纪里。
在此之前,所有人的印象里,姐姐都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孩子,成绩钢琴等等,十分优秀,这样的人会选择自杀,也很匪夷所思,理由同木月一样,未知。也许是因为恋爱,也许是因为琐事,不论原因是什么,在直子的年纪里,直面死亡,尤其是最亲近的人的死亡,都是一件相当残酷的事情。
但因为有木月的存在,直子还是比较坚韧的活了下来,因此木月的死去,才对她来说,是一个一生都无法逾越的沟壑。
这应该是导致她死亡的前提原因。
而后,在直子与渡边成为恋人之后。直子二十岁的生日,她与渡边发生了性关系。直子的描述是,她期望同木月进行过无数次这种关系,但关键时刻,她总是湿不起来,但在她二十岁那晚面对渡边彻的时候,却彻彻底底地湿了。这是她无法忍受的。因为我不是直子,我无法完全揣摩到直子的内心想法。只是在我看来,面对心爱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面对渡边彻却做到了,这会让直子产生一种疑惑,难道我并非那么爱木月?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直子的退学以及进入阿美寮疗养,在疗养的过程中,她应该是想明白了她是深刻的爱着木月的(所以在渡边去阿美寮看望她的时候,她也清晰地告诉渡边,她深爱的始终只有木月)。在这个过程中,她弄明白了自己的心境,应该也是试图给自己一个出路,期望让深爱她的渡边从这个状态中将她拯救出来,所以说这个时候,直子就处于被木月在生的此端与彼端来回拉扯的状态。只不过在疗养院的日子里,安静平和的日子暂且让她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直子明确的表达过一个观点,她说,如果木月现在还活着的话,他们会一直相亲相爱,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他们在“偿还成长的艰辛。”——“我们在应该支付代价的时候没有支付,那笔帐便转到了今天。正因为这个,木月才落得了那个下场,我才关在这里。”(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木月的死亡原因,上篇我写到了。)
所以对于最终的结局,直子是了然于心的,她其实和木月一样,无法从这个桎梏中走出来,在一步一步艰辛的迈步过程中,又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顿,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撑,对于直子来说,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也就不再存在。也许是所谓的行尸走肉吧,只不过她将不行尸走肉的一方面给了木月与渡边,但木月才是她存在的动力。
对于直子来说,渡边是救赎。对于渡边来说,直子就像彼岸的灯光,渡边一直期望自己像盖茨比一样,终于等候到梦中的佳人。但结局也如同盖茨比,灯光最终熄灭在彼岸的湖水中。直子只是渡边的一个梦,无法接触,更无从抵达。

(对于直子姐姐的死亡,直子说是可能自己家族有这方面的血统,当然这是无稽之谈。不过直子父亲的弟弟,在年轻的时候,也同样选择的死亡。这一点,也许对直子姐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死亡总是一环接一环的,没有无故的死亡。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节点,只不过有些是自然而然的死亡,有些是各种原因堆积起来,厚积薄发的矛盾与障碍,导致人的肉体已经无法满足精神的崩溃,因此不得不面临的死亡。)
至于说她察觉到渡边心意的改变什么的,这无伤大雅。因为对于直子来说,渡边只是通向外界的一个纽带,拯救她的“工具”,她并不爱渡边,也无意说什么拖累渡边之类的,这应该是她自身精神状态的改变。


还有初美的死亡。
她的死亡,永泽应该是主要原因。初美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她同这个世界上的一部分理想主义者一样,是追求完美的爱情的。永泽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永泽与初美,是两种主义的碰撞,结果必有一死必有一伤。这不言而喻。

绿子。绿子和直子一样,同样经历过姐姐死去的阴影。但这就像是同一个点,蔓延出的却是两个人生,绿子的家庭状况及其自身心理素质,让她活得比直子顽强。当然有一点,绿子的木月是渡边,我是无法想象,若有朝一日渡边也走向死亡,绿子是否会变得和直子一样。

以上是关于《挪威的森林》中的一些死亡,还有一些人,一些话,暂时没想到,大致先如此吧。

 

以下是我关于村上春树的部分看法。

 

村上对此书的定义是“私人小说”,意思是很多情节都有他本人的经历,很多描述都夹杂了他自身的感情。这么多元素,构成了这本书,而当这本书真正畅销时,村上却否定着自己,他觉得惶惑。惶惑,刚开始我也觉得奇怪,后来仔细一想,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想象了。除却《挪》,村上其他所有的小说,几乎都充满着魔幻主义的色彩,比如门,井,石头等等,都充满了各种隐喻,唯独《挪》没有。这是他企图创作出的唯一一本恋爱小说,可他又不希望自己被局限在恋爱小说家的框架中,也许是对这样的身份充满鄙弃,或者是其他理由,他妄图摆脱这本书带给他的影响,所以有了《1Q84》等等书的出现。但无论如何,《挪》在任何意义上,都成为了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若说这样的现象是一种反讽,也无不可。

 

村上的小说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写的某些东西过于虚幻,我看不懂。

比如《海边的卡夫卡》里的那块石头,那是啥玩意儿?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挪威的森林》里,渡边为啥要和玲子发生关系?为啥?
《1Q84》里,小小人是啥?深绘里到底想表达啥?

……………………看不懂,求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