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破窑赋】呂蒙正《劝世章》是三行先生楷书书法作品

标签:
转载 |
分类: 隶书楷书 |
【破窑赋】呂蒙正《劝世章》是三行先生楷书书法作品
是三行先生楷书书法作品:【破窑赋】呂蒙正《劝世章》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雌鸡两翼,飞不及雉。马有千里之能,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於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鱼渭水。颜回短命,非是凶恶之徒,盗贼长年岂乃善良之辈;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尧王圣帝专产不肖之儿,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韩信未遇时,无一日之餐,及至运通,腰悬三齐王印,叱楚霸英雄,败於乌江自刎;百万雄兵,一旦时衰,丧於阴人之手。诸葛亮力无缚鸡之徒,而作汉朝军师,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文章,全然白首不中,面带愁容,腹怀英才之量,凤流之女,时来配作夫人,深院娇娥,运退反为娼妓。蛟龙未遇时,浸身于鱼鳖之中;君子失利时,穷困於小人之下。初贫君子,天然骨格成性,祚当小人,不脱贫寒之体,天不得时,万物不永,水不得时,风波不作,人不得时,运限不通。
昔我居洛阳,朝求情话暮宿,破窑思衣而不蔽其体,思食而不济其饥。人道我贱,非我之贱也。今居朝堂极品,位列三台,躬身於一人之下,列职於万人之上,思食而有珍馐百味,思衣而有锦繍千箱,道我贵,非我之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天道循环,周而复始者也。
***《破窑赋》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这首《劝世文》是吕蒙正当宰相之后,回到曾经居住过的破窑洞前所作的。
《破窑赋》全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双翼,飞不过雉。
马有千里之行,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蔡;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盗跖寿长,不是善良之辈;
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孝之儿。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叠辱于胯下,时运未遇,曾无一日之餐;
及至运通,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腰悬三齐王印,羯燕败赵,统百万之雄兵;一旦时衰,丧于阴人之手。汉王柔弱,而有万里江山;楚霸英雄,败至乌江自刎。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青春美女,却嫁愚蠢之夫;俊秀才郎,反娶丑陋之妇。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终至白头不中。青楼女子,时来配作夫人;深院娇娥,运退反为娼妓。沦贫君子,天然骨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轻浮之态。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中;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时运未通,只宜守分安贫;相格无破,必有成名之日。天不得时,日月无光;
地不得时,万物不苍;水不得时,风波不作;人不得时,运限不通。谁不欲为富贵者也。
昔我居洛阳,朝求庙僧,暮宿破窑,思衣不得其体,思食不得充其饥。上人憎,下人怨!
人道我贱,非我之贱也。此乃时也、命也、运也。
今我身居廊庙,位列三公,躬身于一人之下,列我于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俸侍。思衣有罗绸千箱,思食有珍馐百味。
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贵也。此乃时也、命也、运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理循环,周而复始者也。
【作者】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
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
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
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
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
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吕蒙正幼年时丧父,靠母亲帮人洗衣做饭,养活全家,母子相依为命,生活极度艰辛。但是,吕蒙正少年起刻苦读书,发奋努力。曾经白天靠寺庙里的僧粥施舍填饱过日子,晚上就寄居于破窑洞。后考上状元,官封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
另,创意后制【破窯賦】父亲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观赏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fc0e670102vjes.html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
《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关于吕蒙正,有极多的典故和故事。吕蒙正少时家道败落,父母双亡,贫寒交加,风餐露宿,求助亲朋旧故无门,沦为乞丐,其凄凉悲惨及至人间极限。所以民间论到谁人穷极,则有“穷过吕蒙正”之喻。
有一年过年,吕蒙正见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写下一副春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上聯缺一,下聯无十:暗喻缺衣少食;而橫批則暗喻:没有东西,一时间传为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