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0日)沪深股指表现不一,呈现沪强深弱的局面,场内跷跷板效应开始扩大,沪指逼近2400点整数关口,创下年内新高,成交量也持续放大,多方让然是掌握主动;而深成指则受到创业板指数的相对疲弱局面,成交量也呈现萎缩的局面,这就说明市场逐步表现出资金对沪市权重股的偏爱,而这个偏爱也恰恰是大型机构的选择。根据指数将会互相印证这个理论,未来我认为深成指创下年内新高的概率还是比较大,进而实现沪深股指表现的一致性。那么,为什么市场资金会偏爱权重股呢?
如果我们拿中小板或者创业板来和沪指来比的话,我们就发现,沪指在2009年见顶回落,呈现了持续的弱势,而中小板指数则是在2010年出现见顶上,时间周期跨度超过一年;接下来创业板指数则表现出了强势局面,则在今年创下了历史新高。也就是说,过去很多机构所讲的结构性牛市主要体现在小盘股上,而以权重股为代表的沪市则鲜见牛股,因为市场资金主要沉淀在中下盘个股上,这也奠定了机构在中小盘和权重股之间的游走。其实这也是管理层对深交所和上交所之间的一种平衡,主要体现在新股的发行上,换句话说融资功能的一种体现。从今年发行新股制度看来,上交所发行新股的规模与深交所相当,融资功能重新开启,这样就有了新入资金,而从7月份以来的行情,我们也看到主要体现在权重股上。
机构为什么会把落子放在权重股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走出了大型上攻的格局,很多格局处于历史高位,此前布局的机构已经获利颇丰,而那些新入资金者,如果这个时候布局这些股票的话,无疑会助长创业板的强势的局面,但是也容易形成之前机构将获利筹码交给后来者,进而使得后来者获利空间有限,甚至出现亏损的境地。根据人弃我取的大机构操作根本原则,他们只能选择沪市很多股价不高,很多投资者不关注的个股上,所以本轮行情的启动率先就是权重股展开的,这为那些后来机构奠定了未来获利的空间。这就像中小盘个股股价表现在历史之巅,未来空间则不是很大;而权重股由于经过连续多年的熊市,处于山脚下,这个时候的投机和投资价值都已经凸显。那么,机构选取权重股的则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发展的结果。
既然机构的落子放在权重股上,而这些能够驱动权重股的上涨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是说这些资金的介入规模显然是要高于之前对中小盘个股的炒作上。同时,通过近几个月的平均成交量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沪市7、8月份的成交量普遍在1300亿元,9月份达到1800亿元,根据近几个交易日沪市的成交量来看的,11月份的成交规模估计在2000亿元左右,换句话说,市场中已经充满了资金,将会驱动大盘的持续向上。如果你想了解我更多的观点,可以观看我的节目。
我是执业股票投资顾问,如果你想同我交流可以加入qq群 32105818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