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百年的古桥为什么能够成为“桥坚强”?

(2012-08-27 17:08:28)
标签:

杂谈

千百年的古桥为什么能够成为“桥坚强”? 

 

 

   从建成12年即发生坍塌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到通车仅14年即出现垮塌的杭州钱塘江三桥引桥,再到前不久发生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垮……接连不断的“桥脆脆”让人们不禁对中国古代众多名桥心生感慨,那些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依然坚挺的桥,被誉为“桥坚强”。

 

  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着惊人的辉煌,是拱桥与索桥的起源地,仅历代建造的石拱桥就有百万座之多。许多名桥,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桥梁建筑中的瑰宝。

 

 

       http://s15/middle/7972e71dtc837b8a426de&690
            【1】赵州桥(1412岁)——单孔石拱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桥梁是河北的赵州桥,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故有“桥王”之称,“寿星桥”之誉。

 

  赵州桥建于隋代开皇十一至十九年(591-599),由建筑大师李春主持建造。桥总长64。4米,宽9。5米,主桥孔净跨为37。02米,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它跨越河北省赵县城南5里处的洨河,南连东都洛阳,北达涿郡燕京,成为“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风驰万国通”的要津,不仅为一般老百姓所使用,更为皇家官宦出行提供了方便。而且桥的造型美观,坚固耐用。赵州桥的杰出之处在于:一是单拱37。03米的跨度保持了1300多年纪录;二是拱券扁平,桥面平缓;三是敞肩式拱券,通水性能好,自身重量轻,这一技术在西方1200年后才出现。赵州桥历经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

 

    其“坚强”的原因是:⑴选址得当,桥基稳固。桥基建在以细石、粗石、细砂和黏土组成的地层上,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4。5到6。6公斤的压力,桥基几无下沉;(2)拱券砌筑合理。28道拱券独立并列组合,可单独维修,且内窄外宽,拱脚石较上部稍宽,十分稳固;(3)在主拱券上设置了多个铁拉杆,在拱石间嵌有“腰铁”,可谓固若金汤。

 

  桥上有一组奇妙的雕刻,则是交通控制线。神话传说中“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道沟”。“驴蹄印”是告诉驭手要爬坡了,需扬鞭策马;车道沟是告诉车辆不能偏载,要走中间。新中国成立初期,茅以升对该桥组织过一次承载能力测试,赵州桥可荷载8吨,尽管在古代极少会有这么大的辎重!

 

            如此赵州桥,焉能不长寿乎!不“坚强”乎!

 

 

        http://s12/middle/7972e71dtc837c540d2ab&690
                       【2】洛阳桥(952岁)——跨海石梁桥

 

 

  正如古时的“天津桥”不在天津,是在洛阳;而“洛阳桥”也不在洛阳,是在福建的惠安。这是我国最早的跨海大石桥,传说唐宣宗在游乐洋江时,览山川之胜景,有“类我洛阳”之语,遂将江名改为洛阳江,所建的桥也就叫“洛阳桥”。洛阳桥始建设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建成于嘉祐四年(1059年),是一座47孔、1106米长的石梁桥。

 

  洛阳桥有三个首创:一是“筏形基础”。即,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投大石块,成为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叠砌桥墩。这一世界上首创的技术,到现代也有采用。二是“种蛎固基”。由整条大石板纵一层、横一层垒置起来的桥墩,若用腰铁来固定,很快会被海水腐蚀。然而用生长在浅海里的贝壳类软体动物牡蛎来固定效果十分理想,其附着力很强,每1。25毫米能承受100公斤的压力。它与附生物胶接一体,不再分离。它的繁殖力也很强,无孔不入地在石缝里密集繁生,把石块牢牢地胶结一体,桥基虽历经千年风浪的侵袭,至今安然不动,开创了将生物学用于工程的先河。其三是浮运架桥。即利用潮汐涨落,运石料、架石梁的方法,后人称之为“涨舟弦牵”的建桥技术。洛阳桥的石梁共有300余块,每根石梁长约12米,宽厚均在0。5米以上,重7至8吨。宋代运输工具还较简陋,更无吊装设备,就是用这种方法把巨大石梁装在船上,待海水涨潮时,把石梁安放在两墩之间,这种浮运架桥的方法在国内外已被广泛采用,并可架设重达数千吨的整孔钢桥。

 

      洛阳桥建成后,经历过无数次兵燹之祸、飓风地震之灾等。


 

        http://s12/middle/7972e71dtc837ce896a1b&690
            【3】卢沟桥(819岁)——11孔联拱桥

 

  北京的卢沟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能够荷载400吨重量的古桥!卢沟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其望柱上有数不清的石狮子举世闻名,又因“七七事变”被永载史册。不过,卢沟桥还有一件令世人震惊的事儿。这就是1975年,四百多吨重的超限大件平板车,安全通过了这座古代石桥!

 

 那年(1975年),从国外进口了一个大型装置,由天津港运到房山,哪一座桥能荷载400吨?于是,北京市聚集了各路专家学者进行测评,只有卢沟桥可以通过。曾参与这一测试的高级工程师孔庆普先生(今已86岁)曾向笔者介绍:那时采取的办法是在载重车上装上钢锭,在桥下边测试下挠量,第三次加载到430吨,大家认为没问题了才正式通过。当时,孔庆普先生手持绿色的旗子一挥,牵引车拉着拖车徐徐开动,以每小时5公里速度缓缓行走,在辎重驶过桥顶后,记者们手中的相机快门响成了一片。

 

 

                   http://s4/middle/7972e71dtc837b44a86c3&690

             卢沟桥何以有这么大的承载量呢?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全桥长266。5米,10墩11孔,是一座圆弧联拱石桥。建桥时的初衷并不是为了700多年后通过大件,而是为了抗击洪水。永定河原称无定河,因河水混浊凶猛,又称小黄河、黑水河。作为出入燕京的通道,卢沟桥必须坚固耐用,故采取了厚墩、厚拱型制。“为使桥墩的基础牢固,建桥时将若干根粗大的铁柱打入河底的卵石层中,上面穿入巨石连成一个整体,砌成一个桥墩。这种桥墩自然承载能力很强。桥的拱券是小跨径,不等跨,不等距。拱券石厚度是1米,以框形纵联式结构砌筑。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其十分坚固,也使卢沟桥练就了“金刚之身”。


 

           http://s9/middle/7972e71dtc837de5c6848&690
                【4】泸定桥(305岁)——铁索桥

 

跨越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铁索桥,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泸定桥建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比美洲建造的第一座铁索桥早96年,比欧洲的铁链吊桥早36年。

 

 这座桥长123.42米,跨径100米,宽3米,高10余米。全桥由13根粗大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铁索并列放置于底部,作为承重;两侧的4条同底索用吊钩螺丝联在一起,作为两旁的栏杆扶手,起保险作用。泸定桥的铁索平均每根长127。47米,重1。5至2吨;每根铁索平均有890个扁环扣联而成,13根铁索共有扁环11571个;扁环长约为19厘米,外径9厘米,内径3厘米。

 

  泸定桥铁索的坚固性,首先在于铁件的强度,这种用土法冶炼的锻铁件,其强度还是较高的,据有关专家做过破断强度试验。清代的链子,链环每股直径25毫米,破断力为21至26吨,约合每平方厘米2。1至2。6吨,已相当于现代普通钢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每个扁环上都刻有打造工人的代号,以保证质量。据说,凡有断裂,按号找人,先打200大板再说。还有,就是注重维修,约三五年就要大修一次,一年小修一次。大修时须将全部铁链拆卸,若有裂缝损伤一律更换。

 

 

  http://s2/middle/7972e71dtc8387f4028f1&690
         【5】安平桥(860岁)——天下无桥长此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现存860年!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http://s2/middle/7972e71dtc83b1adfb8f1&690

“直言”后评:现如今能够保存下来的古桥还有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而真正笔者要说的是———我们祖上留下来的老话,将架桥铺路视为“善举”!而这个“善”字所包涵的意义实在太深了!———不需要对政绩的考核;不需要以此做为仕途“向上”的“工具”。更不是以此来敛财,来中饱私囊!只不过建了一座桥,能够为当地民众带来益处,带来方便。将桥的使用年限上尽力的推后,展现出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更对的起自己的良心,也仅此而已!如果非要以此来说点什么的话,无非就是对自己良心的一次检验。———此说已经等而下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