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到祖国,实现我的梦想”——记嘉和生物首席执行官周新华博士

(2013-12-16 15:18:50)
标签:

我的梦想

张江报

服务项目

知识产权

带着

股票

分类: 公司新闻

回国是对的

       看完国庆阅兵式,周新华博士感慨万千。回国是对的。

       坐在全新的办公室里,周新华博士看着墙上挂着的字画,上面写着“怡然自乐”四个大字,看着窗外,忽然觉得张江的天特别蓝,他会心地笑了。这里将是他一展拳脚的新开始。

       在自己的祖国,施展抱负,那该是多么的幸运。

       周新华博士,现任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08年10月15日,他正式加入这家属于惠生集团旗下的成员公司。而这个日子也是嘉和生物迈出崭新一步的新开始。

       一切归零。关键是周新华博士要怎么走。

       刚上任,周新华博士第一步从“人”开始理顺。这里“人”的意思除了招募优秀的研发团队,关键在公司内树立“快乐”的理念。“快乐是力量的源泉,你只有快乐,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激情。”除了快乐,他还推崇沟通。

       当然,光自己想可不行。他决定办讲堂。每周五下午30分钟的“Joe’s Talk”准时开讲。沟通、领导力、团队,周新华博士诙谐的授课方式让所有员工大呼痛快。

       仅仅几个月时间,这个拥有60人的团队精神焕然一新。“你可以在他们脸上都能找到快乐。而且他们都明白了一个公司的发展,不是靠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周新华博士给员工的第一印象打了个开门红。接着,实打实开战了。

 

美国十八年

 

  1987年赶上出国浪潮,周新华博士跑到了英国求学。“最初我在国内研究的是蝎毒,到英国后,转行做了蛋白类药的研究”。1990年取得英国女王大学博士学位后,周新华博士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18年。

  18年里,周新华博士先后在美国EntrMed, HGS(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公司和AMGEN公司领导从事单克隆抗体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工艺开发工作,并由AMGEN任用并受聘于北京大学担任国际药物工程管理硕士项目客座教授。

  美国的18年,给了周新华博士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他的“领导力”。在全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美国AMGEN任职期间,周新华博士担任其所在工艺研发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和科学总监。在他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攻克了2000L规模细胞培养生产抗体的最佳工艺,搭建抗体工艺开发流程平台,为下游研究提供质量可靠的样品。

  他们还率先进行了抗体病毒清除研究工作,为Ⅲ期临床及下游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在候选抗体药物纯化工艺研究中,创新性地研制出新型Q膜色谱及pH传导相结合的梯度CEX色谱,样品回收率高达85%。

  在AMGEN公司的4年多里,周新华博士本人申请7项专利,出版7章节的书稿,发表11篇生物工程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生物技术进展杂志上的综述被评为该期刊2006年度最高引用率论文。鉴于其在单抗分子光照射氧化变黄机制研究中的卓越科学贡献和团队领导力,周新华博士于2007年度被授予AMGEN公司“杰出科学与工程奖”。

       18年时光,使周新华博士在业内的声誉越来越高。人人都知道“AMGEN的Joe了不得。”可这些荣誉让周新华博士觉得,还缺点什么。“如果用我的技术、声誉为我的祖国做点什么,那才叫完美。”

       周新华博士离开美国,给了周边很多人不小的震惊。“很多人不明白我的决定,但我很清楚我要做的是什么。”

 

嘉和仅一年

 

  周新华博士告诉记者,过去30年来,中国发生了太多令人兴奋的事情。特别是近5年来,腾飞的经济为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环境。与印度,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发展程度,是巨大的。

  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前景,周新华博士毅然决定回国。带回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

  周新华博士在嘉和仅仅1年时间,领导国外留学归国专家们和国内有经验的研发团队,初步搭建起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开发团队,开展8项单抗生物仿制药(FOB)项目和3个创新分子药物(NME)项目的研发,建立起细胞克隆、培养基开发、细胞培养、纯化、病毒清除、制剂开发和分析检测等多个技术平台,并在细胞高密度培养和表达、单抗纯化工艺开发和制剂及分析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另一方面,他亲自领导单抗药物非cGMP和cGMP标准的合同研究和合同生产服务(CMO)项目,参与国际抗体产业转移的一线竞争,也已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这1年里,周新华博士带着嘉和生物的技术团队,在生物技术药物合同研究和合同生产服务项目、生物技术仿制药和创新分子药物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在创新药物开发方面,通过与国内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单位的合作,首先针对3个靶点展开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高通量筛选和评价工作,目前已获得多个新的高生物活性分子。

  “下一步将我们就这些进行充分的评价和研究工作,期望获得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新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国外20年的经历,让周新华博士更加清楚明白中国在生物产业方面仍需努力。

       “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虽然落后于美国,但我们的发展后劲很大。”周新华博士的雄心很大,他说他要在惠生的支持下建立世界一流生物制剂产品和工艺研发团队,坚持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仿制药(me too)、仿创药(me better)、创新药的研发生产业务,并通过大规模的外包服务,生物仿制药、仿创药和创新药研发制造相结合的战略,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联盟,实现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高效整合。

  “这一切使我相信我这跨过大洋的一步,就应是我梦想成真的一步。”周新华博士会心地笑了……


【来源:张江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