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设立上海沃森项目的评价

(2012-07-28 08:45:01)
标签:

沃森

上海

盈利能力

销售收入

股票

分类: 草根研究
    摘录设立上海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沃森生物全资设立的子公司上海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登记为准,以下简称上海沃森)进行单抗药物产业园区建设并实施单抗药物生产。计划用地规模69726.10平方米,建筑面积52981平方米,建设2条3000L细胞罐的蛋白药物生产线。
    上海沃森主要从事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帕尼(panitumumab)、地诺(denosumab)和长效EPO
(aranesp)6个仿制药物的研发、临床研究及产业化,生产规模年产120kg。
    单抗产业园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23600 万元,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最终确定。
    本项目商品按照500 万元/Kg(5000 元/克)的平均价计算上海沃森销售收入作为
财务分析的依据。(上海沃森作为丰茂生物的配套产业化平台,定价还需进一步论证
及根据发展情况决定)
    单抗产业园一期工程项目2017 年单抗产品上市前,资金需求23600 万元,均由公司以募集资金投入,如有不足,将以银行贷款或公司增资方式解决。 
    本项目建成并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0 万元。在2012-2026 年计算期
内年均营业收入31400 万元,平均净利润17239.7 万元,项目财务净现值49,388.55
万元(以12%折现率计算)。
    该可研报告做的水平比较差,如果是这个公司IPO首发,我是不会考虑申购的,可研报告最关键的要点没有把握住,投资人无法根据本报告作出投资决定。
     首先申明,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对其中的一些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
     1、研发进度状态的风险揭示不明显,我的理解仿制药国家正在制定新的审批程序,在审批上速度应该会加快,本项目关键的步骤应该是在工艺放大方面,工艺放大的失败可能性没有作出评估。
     2、生产能力的疑问,两条生产线的产能是120KG,这个产量是总产量,6个产品是否同时使用这两条线的中间体来(我不专业,猜的)在后面的工序里面生产出6种产品。还是每一批投料都不一样生产不同的产品。如果6个品种的其中几个没有获得批文,是否可以生产另外的几个产品。
     3、产品的市场需求没有充分披露,6个品种目前的生产厂家和产能以及市场缺口。如果说市场已经饱和的话,再贸然投资去抢占原创企业的市场,本身就蕴含了很大的投资风险。
     4、最关键的是6个产品目前的出厂销售价格没有做调研,不知道公司如何测算出500万元/KG的,可研报告要对市场竞争做模拟分析,目前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已经公司投产后市场销售价格下降30%-70%(毕竟高利润的产品会吸引投资对象加入的)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没有做分析。难道公司就能确信公司新产品上市后原创企业不对销售行为作出改变,还是在公司可以预期的近15年内,产品完全处于卖方市场。
     5、关于盈利能力的评估,如果公司测算的销售价格是充分考虑到的风险作出的,那么盈利能力预测就显得非常保守了。项目从2017年开始投产,到2020年达产,盈利预测应该是从2017年开始计算10年的盈利能力。之前的投入应该算是开办费用,公司的折旧应该是生产开始的时候计提吧。如果计算2017年到2026年的盈利水平就比较可观了,10年内的平均生产能力达到92KG,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以上,公司预测的净利润率是54%,公司的净利润可达到2.4亿元。
     6、现在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从可研上看,丰茂生物把上海沃森作为产业化的平台,根据销售收入的10%计算转让费好像还有变数。当然了,沃森公司是相对控股丰茂生物的。

     欢迎专业人士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