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厄尔尼诺叠加全球变暖 今夏我国面临多种气象灾害
2015/2016超强厄尔尼诺将于本月结束,但其影响或将进一步显现或放大。同时,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1880年以来全球最热的年份。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全球变暖效应,使得我国主汛期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i_weather_com_cn/42fb639f7f9b9645253c3a8206404c30.jpg一图了解今夏我国气象灾害" TITLE="厄尔尼诺影响或放大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涝重于旱。专家提示,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淮河、嫩江、松花江流域应做好防范严重汛情的准备;西南地区要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东南和华南沿海要防御强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西北地区东部可能有气象干旱发生,应防范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盛夏时段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初夏东北地区北部可能有阶段性低温冷害。
入汛来南方各流域降水明显偏多 与厄尔尼诺有关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显示,自3月21日入汛以来,南方出现了1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截至5月10日,东南诸河、长江、珠江、西南诸河降水量分别比常年同期偏多34.95%、31.01%、25.73%、22.97%。而与历史上另外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1998年、1983年)的同期状况相比,上述流域降水量一致偏多,其中比1998年同期偏多3-4成。而在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少1.63%、12.32%、47.69%。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周兵指出,今年南方地区持续强降水的频繁发生与厄尔尼诺有较大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厄尔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南,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水汽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偏多,为强降水过程的频发提供了水汽条件。
厄尔尼诺本月将结束 海温指标最强≠大气响应最强
据周兵介绍,从2014年9月开始的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持续了20个月,目前处于快速衰减过程。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于本月结束,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正常状态。
与1982/1983以及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相比,此次事件在峰值强度、持续时间、累积海温距平、距平连续超过2.0℃的月份等指标上超过了前两次事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温指标的最强并不意味着气候系统或大气环流的异常最强,分析发现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下热带大气对厄尔尼诺的响应没有前两次显著。”周兵指出。
厄尔尼诺影响滞后 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易发洪涝灾害
尽管厄尔尼诺即将结束,但我国受其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期还未到来。这是由于,厄尔尼诺是海洋外强迫信号,具有缓变的特点,并且,我国处于赤道中东太平洋上游,其影响过程需要通过波动的传播等方式来进行,不如局地的影响来得直接,因此,厄尔尼诺给东亚地区带来的影响一般会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次年汛期,由于水汽条件和环流系统配置的共同作用,其气候影响更为显著。这种响应会在6月至7月梅雨季节进一步显现或放大,1998年和1983年夏季长江流域均出现了洪涝灾害。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i_weather_com_cn/0f0b720090da0b3957d86348006f6309.jpg一图了解今夏我国气象灾害" TITLE="厄尔尼诺影响或放大
5月10日,湘江入汛以来最高洪峰过长沙,图为洪峰过境时的橘子洲头附近湘江水域。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对今年我国汛期的降水分布产生影响。预计今年汛期我国主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梅雨量偏多,易发洪涝灾害。
“到目前为止,大气中发生了很多与1998年相类似的气候现象,人们需要以1998年为标准,做好应对大洪水的准备,打好战胜长江流域可能发生洪水的硬仗。”周兵认为。(文/刘晓丹 制图/任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