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原创诗文)

(2011-08-10 02:04:59)
标签:

上野

樱花烂漫的时节

大和民族

秋日的晓雪

文化

分类: 晓雪的原创诗文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

分类: 生活感悟 2006-04-15 18:57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

    鲁迅先生当年在《藤野先生》中写到“上野的樱花”,说:“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候,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当年上初中,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的仇日情绪。或许是因为崇拜鲁迅,或许也是因为“藤野先生”的确也是不错的一个人,觉得当年的日本还真是为旧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至大学期间学习现代文学时,这种对日本的“感激”之情,一度变得非常强烈。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对日本的国花樱花并不抱恶感。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我的仇日情绪开始泛滥。总之,近几年来,经常发感慨,觉得日本大和民族的“恶毒”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民族都无可比拟的,而且,这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绝不仅仅是政治上、军事上对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的“蔑视”和“侮辱”“伤害”。——在这一点上,日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恶毒、最卑劣、最无耻和最肮脏的民族。

    现在再来看樱花,情形就变得复杂起来。校园里有几棵樱花树,现今都已开得烂漫无比。

    原先也没怎么觉得粉红的刺目,现在却忽然觉得,粉红,由于红中的淡白,在我的眼里变得是那么俗滥,就像极力讨好献媚嫖客的街头妓女脸上搽的厚厚的廉价粉底,刺目,甚至还有点让人恶心。那深红的樱花也没法给我舒适的感觉了,鲜红的色彩似乎成了许许多多遭到日本人毒害的无辜人民的血泪。

    而且,樱花又开得那么拥挤,层层叠叠,触目而来,让人觉得暴胀而且压抑,这感觉同样让人极不舒服。相较而言,我还是觉得简单的更美,能给人宽松的想象,可供人自由地再创造,这种感觉才显得更爽性,不是吗?很多事情搞得太复杂了,会让人觉得非常地累,而且也不见得会对解决问题提供多少帮助。为什么不简单一些呢?——日本人繁琐的礼仪,并没有给人真诚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日本人特别虚伪;日本人把很多问题搞得非常复杂,是为了从中谋利,是自私狭隘的表现。

    我想,对日本人和日本民族的仇视,或许会多多少少地影响一点我对某些问题的客观判断,但是我应该相信我的判断力,我也的确有这个自信。因为,谁也无法否认日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一点,谈到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得不提一提日本人的几项发明。

    一是方便面——这种食品适应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却对人类的整体生命质量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它同西方世界发明的“麦当劳”等快餐食品一样充满了无可原谅和无法“后悔”的罪恶。

    一是脑筋急转弯——这种所谓的“智力游戏”虽然体现了新奇性和一定的创造性,但却对理性的逻辑和正常合理的思维产生了毁灭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打击,它的罪恶不是用语言所能说出来的。

    再有就是卡拉OK和跳舞毯,卡拉OK使音乐进一步世俗化通俗化,对音乐的普及以及普通人对音乐的接触了解认识起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同时似乎也是对音乐的一种“放逐”吧;跳舞毯是对大众娱乐的极大贡献,对人类健康的保持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除了有点疯狂性(“疯狂”或者“狂热”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对身体质量没有益处)之外似乎还没有多大伤害性。

http://js2.pp.sohu.com.cn/ppp/images/icons/ico_share2.gif 分享  评论 (4 阅读 (123)   固定链接  类别 (生活感悟 发表于 18:57
提示:“固定链接”为您显示此篇文章的固定不变链接,如果您有还有疑问请点击帮助
链接地址:http://snowwh.blog.sohu.com/2214223.html 复制此地址
假如有这么一个场合,川端康成读了你的这篇文章来造访你,不知你们会谈些什么……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6-04-16 09:51


你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可以想象,你对川端康成一定很熟悉,或者甚至对日本文学都非常熟悉,我还真不敢说你非常喜欢日本文学。说实话,对日本文学,我在大学期间是下了不少的功夫的,日本是一个非常敏感和细腻的民族,起码这一点在文学上是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的。我本人喜欢一切细腻敏感的文字,所以喜欢了日本文学也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了。而且,对于日本文学,我读得比较多的就是川端康成的作品,除此之外就是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等人的作品了。时间长了,对日本文学中的一些变态心理的描写甚至可以说是追求、执著,渐渐变得有点反感,虽然他们确实抒写得非常细腻。
如果真如你所言,我的这篇短文“得罪”了川端先生,他要来“声讨”我,我还真不知道要跟他说些什么。但是我想,川端康成先生自杀的时候,日门人已经非常残酷地蹂躏了不知多少无辜的人民,而且,日本也已早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而这一切,在川端先生的作品几无涉及。我想问他这个问题,他或许不会无动于衷的吧?——其实我相信,川端康成先生非常清楚这一点,因为他是川端康成,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关系较近的所有亲人。
谢谢你的这个问题,它让我思考了不少事情。非常感谢!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6-04-17 18:08 


其实,日本的樱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不同,则底蕴不同;大可不必读物思情,历史这东西,比较复杂,但确实是客观的;关键的是要思考,要动脑子;否则便没有研究的必要了;看见樱花,知道春天已经来到。

发布者 搜狐网友 (未验证) (http://blog.sohu.com/)
2006-04-25 10:44 


搜狐网友 在上文中提到:
其实,日本的樱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不同,则底蕴不同;大可不必读物思情,历史这东西,比较复杂,但确实是客观的;关键的是要思考,要动脑子;否则便没有研究的必要了;看见樱花,知道春天已经来到。

你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我还是觉得“历史”客观性的表现之一是民族性,而且,这种“民族性”不是民族本位,也不是否认历史的客观性。但有一点,民族虚无主义也是非常错误的和不客观的,因为谁也没有办法脱离开自己的民族和民族性而存在。我的“大可不必”是有充分理由的。谢谢你的关注!谢谢!

发布者 晓雪 http://images.sohu.com/cs/sohuim/em/user_off_0.gif(http://snowwh.blog.sohu.com/)
2006-04-25 2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