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晓斌
跑步的、打球的、健身的……最近有没有发现,“约校花陪跑”、“约冠军陪练”成了新的时尚。
朋友圈里跑步打卡、晒运动轨迹已经是常态;小米作为可穿戴设备新军,靠的也是记录运动数据的低价小米手环。然而用数据量化运动的魅力终究有限,当你对“爬10层楼会消耗多少卡路里”的好奇心减弱,当那些运动手环、运动项链因为普及而失去新潮感,被弃用也是必然。
这意味着“互联网+体育”将走向更深的探索,以提供私教、陪练、运动场馆预定服务为核心功能的运动O2O项目已经浮出水面。来自深圳的“初炼”,刚刚完成超过3000万元的Pre A轮融资。带着诚意和野心,要做大众运动健身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校花陪跑是对运动社交的试水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普通人的运动热情和潜能,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属于待开发状态,往往顿悟之后一发不可收。
说到运动场景的激励作用,最通俗的例子是风靡全国的广场舞,基于兴趣和地理位置带来的社区价值,大妈、大爷集体找到了身体和情感的自我表达。深圳百公里又何尝不是这样,从最初几十勇士带着“用双脚丈量深圳”的豪言上路,发展到每年几万人参加,甚至成为城市标签,最通俗的解读是“凑热闹”,还有对运动社交的需求——为何不建立更多可以“凑热闹”并且具备社交功能的运动场景?“初炼”正在量身定制这些需求,去挑破大众健身的“懒”筋。
“校花陪跑”就是对运动社交的一次试水。你可以试一试,想去约一个“校花”教练陪你跑,其实得排期呢!
许少宜,一位颜值颇高的深大女学生,爱去健身房,也爱在深大操场跑圈。通过“初炼”,许少宜成了一位新潮的“陪跑族”。条件很简单:挂出自己的头像、可约的时间、地点。她慢慢发现,可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挣到零花钱。接单以小时为单位,每单收入50元。体力不是问题,许少宜有跑半马的实力,况且大多数订她单的男跑友,并不愿意闷头跑圈,陪逛深大校园是许少宜常见的配套服务。会留联系方式吗?许少宜说这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反感的订单有,但是少数,挣零花钱之外,许少宜说“初炼”拓宽了她的交际圈。当然,许少宜自认当一个称职的“陪跑族”不能光有颜值和体能,跑前怎么热身、跑后怎么拉伸,怎样预防运动伤害都是她在学习的课题。
退役冠军化身“体育手艺人”
跑步、徒步的爆棚式发展,在于参与的低门槛、零负担。而如果专业的教练就在你身边,方便有趣的运动场景就在你身边,即使小众的项目也能开发出巨大势能。“体育手艺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会换一种活法。
中国的体育产业正面临转型,体制内的改革呼声很高。比如金牌拿到手软但是市场萎缩的乒乓球项目,最近在国家队就出现了考核球员的新标准:拥有的粉丝数量以及和粉丝的互动程度。
张尚武、艾冬梅、邹春兰……卖艺乞讨、摆地摊卖金牌,当搓澡工,是体制内退役运动员“流血又流泪”的极端现状。塔尖运动员转型尚且迷茫,况乎没有在专业领域出头的绝大多数?
退役当教练也许是最低风险的转型,然而体制内对教练的需求量极为有限。更多人一旦离开体制往往丢掉一技之长,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什么不求救于市场?因为传统模式下市场太遥远、太零散、太可怕。而拥抱互联网,是英雄也许就能找到自己的江湖。
体育O2O项目,最直接的功能是去中介化,与教练直接签约,让他们提高收入;与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帮助教练解决伤病问题;在教练的自身成长上,体育O2O项目尝试通过用户评分等信息去定义教练的等级;还与国内众多体育院校合作,对旗下教练开设进修课程。与“初炼”为例,完成签约的教练已经接近9000人,而更有吸引力的是,O2O平台可以帮助更多专业教练搭建教学课程平台,完成更多一对多的教学。
一种新的健身方式,或许已经扑面而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