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乙式生存,只有冲甲与没冲甲的区别,升降机球员、没有几个队名能坚持3年

(2012-10-25 10:53:23)
标签:

体育

中乙式生存

黎晓斌/文

 

    10月24日中午,深圳风鹏队全队坐在黄石到武汉的大巴上,除了风,没有一点声音。一位深圳球迷给记者发来了一篇报道:《中超附加赛预案出炉》。文中提到:“中国足协做好了‘一旦两支球队合并有一支球队注销资格’的预案……中甲倒数第二名与中乙第三名进行附加赛,争夺中甲名额。”
    这篇报道迅速在车厢里流传,虽然早已经听说过今年的中乙三四名决赛“绝不是毫无意义的”,但在这个刚刚经历冲甲失败的时候,在这个阴冷的天气里,这条消息还是给风鹏上下带来了一点点“活着”的希望。车厢里顿时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冲甲,对于一支乙级队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吸引不了中生代当打猛将,风鹏是深圳足球的缩影

    深圳风鹏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11年12月底,2012年1月底正式组队。在俱乐部办公室里,有一幅“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题字,那是朋友N年前送给领队范育红的。其时老范蛰伏在西丽水库下的训练场,天天带着南山少年俱乐部的孩子们踢球。这幅字跟着范育红成为深足的老总兼教练,然后又回到西丽水库。当这支新球队即将成立时,范育红、孙刚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两个字——风鹏。
    这句词来自李清照的《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满含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寓意长空九万里、大鹏必将冲天高飞的意思。成立一年打到冲甲最后一场,倒在补时第4分钟,验证了大鹏高飞前需要经受磨难的预言。

    说白了,这支球队其实建立在对老深足、也就是深圳红钻不满的基础上。这种“不满”在红钻2011赛季毫无悬念地垫底降级后达到了最顶点。无论是球迷、球员还是孙刚、张军这些已经离开多年的老臣,都认为是时候踏踏实实再搞一支“新深足”的时候。由于推行“特鲁西埃式”改革,深圳红钻中的诸多“老深足”因素已经淡然无存,正好给了风鹏新契机。
    于是,与红钻约满的袁琳转投风鹏,在上海、天津、沈阳闯荡了几年的陈永强回归,已经退役两年当了两年“孩子王”的肖健佳也重新摸爬滚打。皮思维、支雅琪、任鑫、杨健这些熟人,要么已经不踢球,要么受了重伤,一个个陆续来到风鹏旗下。对于那些经历过6年“保级冠军”的深圳球迷来说,这支崭新的“老深足”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从组队基础来说,这支风鹏并不算中乙强队。中乙规定没有外援,只能上5名25岁以上球员,袁琳、陈永强、肖健佳加起来已经是“百岁老人”,就占据了三席。加上一帮根本没有踢过联赛的小球员,这支队明显是老的老小的小,缺乏中生代实力悍将,到了冲甲生死战,就是因为这一点被更平均、底子更厚的湖北华凯尔绝杀。
    这是深圳足球的现实问题。因为没钱,当打的中生代不愿意来,到了真正比拼内力的时候你只能服输。

 

●在中乙,只有冲甲与没冲甲
    深圳风鹏俱乐部是去年12月成立、今年1月底组队的。从一开始,“冲甲”就是惟一的目标。主教练张军说,当时只是把冲甲作为奋斗的目标,但是经历了这一年,他感觉比自己带中超时更艰难。这一年,他日日夜夜都呆在西丽水库基地的斗室里,与电视机、录像机、电脑、战术板为伴,他说这9个多月来,他总共只回家睡过3个晚上,如果不是妻子,家庭都不知道怎么撑过来了。
    “以前我是真的轻视了,以为按照我们的战术理念、训练质量,中乙的比赛随便踢。但是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比我想象中难得多、残酷得多。”这趟湖北老家的遭遇,让张军终于明白,虽然乙级联赛是中国职业足球“食物链”中最低的等级,但却是最赤裸裸,竞争最激烈的——原因很简单:与中超中甲相比,中乙基本是没有收入的,只能孤独地奋斗,越长时间停留在中乙,白花出去的银子就越多;而且中乙是基本没有门槛的,只要去工商局注册个俱乐部,给中国足协交50万元保证金,剩下的注册、资格审查基本上只是按章程办事、交钱而已。
    要么冲甲,要么归零,这就是中乙的生存法则。在这条法则之下,什么远景规划、梯队建设,都显得异常苍白,只能靠“自觉”。

 

●升降机球员活在甲乙之间
    投资一支中乙球队需要多少钱?以深圳风鹏队为例:顶薪是1万元,月工资大约在30万元以下,9个月就是270万元。打一个客场平均费用是5万元,一个主场平均费用是3万元,算上基地、水电、杂费、奖金,一年下来不会超过700万元。在今年的中乙联赛,贵州智诚队算是“千万大军”,其他球队更多是喊喊,没有哪支能达到这个投入。
    今年年初,一家中甲俱乐部全国叫卖,2000万元起价,心理底价在1300万元左右。以此类推,中甲的“壳”就是这个价值。与一年的投入相比,冲甲成功的“净利润”在300-500万元之间。正是为了这个“差价”,在极低的门槛上,中乙就年年上演着“换瓶不换酒”的故事——有钱就组队,人还是那些人,只是代表不同的球队比赛而已。

    所以,像深圳风鹏、湖北华凯尔这种成立一年就要“冲甲”的球队比比皆是,而且冲不上去一年就消失的也不在少数。
    湖北名教头李军2009年带领湖北绿茵队冲甲成功,2011年下课,今年1月组建湖北华凯尔,又带队冲甲成功。除了本身的带队水平和湖北足球底蕴外,他挑选的队员大多具备丰富的冲甲经验,10号侯哲过去3年代表3支球队冲甲成功。深圳风鹏队的邸佑、杨昌鹏也都具备丰富的冲甲经验,只是因为风鹏的综合实力和替补力量与湖北队有差距,张军终于在最后一刻输给了李军。
    中乙不能上外援,25岁以上球员只能上5个,所以在中甲与中乙之间,存在很多“升降机”教练和队员,进队——冲甲——离队——再冲甲,如果每次都能冲甲成功,拿到的工资奖金绝对比在一支中甲球队更高。

 

●没有几个“队名”能坚持3年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生存法则,中乙也不例外。因为几乎没有准入制度,也几乎没人关注,本来应该是“投资”的行为,难免会被一些人变成“投机”的工具。中乙很多俱乐部与球员签的都是短期合同,8个月、9个月,反正冲甲了工资奖金肯定要翻番,没冲上去好聚好散,俱乐部也别影响球员去找更好的下家。

    反正大家都是“短期行为”,也就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了。很多俱乐部采取的是“低薪高奖金”办法,一切与冲甲挂钩。冲上去了到手的钱有可能是没冲上的两倍、三倍。有些球队到了冲甲紧要关头,甚至会有意无意拖欠一两个月工资,目的只是让球员“更加有激情”。球员对此大多没有办法,只能忍气吞声。某个常年混迹中乙的球员说得很形象:老板给你画个饼,承诺很大很大,反正每年就两支队能吃下去,概率不到10%……冲不上了,亏也亏不多。
    一旦冲甲成功,很多球队都必须大面积换人,把“中乙升降机”又换成“中甲升降机”,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循环。在中超中甲外教、外援越来越盛行之下,活在中甲与中乙之间的夹缝里,成为相当多从业者的选择。用一个时髦的名词,他们可以算是“孵化器”。
    一旦冲甲失败,很多球队会立即消失。2011年,北区冠军抚顺罕王因喊出“冲甲后投入7000万元”的口号而引人注目,在淘汰赛第一轮被东莞南城击败后选择了退出;今年,东莞南城也在冲击淘汰赛失利后正式告别足坛。一位常年踢中乙的队员说,中乙每年的球队队名都五花百门,几乎没有多少个队名能坚持3年以上的。

    在中乙,每年都生存着很多很多“草台班子”,今年在这家,明年在那家,踢球的当教练的就是这些人,大家有饭吃就行,大钱是老板赚的,亏钱也是老板的。

    在中乙,每一支冲不上去的球队几乎都面临生存危机;每一个球员都时刻面临退役、转型的威胁。

 

●最低级别的联赛成为最激烈的战场

    在这样的生存法则里,中乙联赛比中超、中甲更具备“博一把”的实质。于是,在涉及冲甲与否的交锋里,经济利益、人情关系就成为赌局的最后杀招,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对对手百般刁难、对裁判讨好兼威胁、各种真真假假,就成为写在参与者脸上或悲伤或激动的表情。很多人说“中国足球”不是“足球”,在中乙的世界这一点更加赤裸裸。

    以深圳风鹏到湖北黄石踢的这场比赛为例。第一天球队交了1000元场租场地训练,这是合理的。第二天因为下了小雨,即使下午出了太阳,比赛场地拒绝“踩场”,这也是预料中的。不过,球队很快发现球迷在体育场挂上了“铁链勒死张军”的画像,还写上“绞死张军、杀死风鹏”的大字。随后,这幅画像被拿出去游街,被“冲甲砍刀”随意羞辱。风鹏的赛前训练最终被安排在湖北省理工学院,经过一番推搡后,湖北籍主教练张军被迫喝下球迷送来的小半杯五粮液,训练才能进行。比赛前一晚凌晨4点,风鹏队住的酒店门外突然烟花、鞭炮齐鸣。最后,这幅“绞死张军、杀死风鹏”画像被带到比赛现场,在警察注视下高高悬挂,敲锣打鼓。球迷说,黄石就是“魔鬼主场”,就是“有杀气”,这是一种深厚的底蕴。在中乙联赛的所有规程里,的确没有类似的规定,只是在中超的《赛区管理办法》里,有“不得携带侮辱性标语进场”这一条。

    冲甲成功后,35岁的湖北老将王文华热泪盈眶,他深知这大半年来的崎岖与艰辛。远处,34岁的风鹏门将肖建佳欲哭无泪:“球迷和裁判都说我卧草。他们哪里会知道,我是退役了两年,恢复了两个月就参加比赛的,我现在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痛的。教练让我咬牙咬牙,我的牙都咬碎了,吞肚子里去。如果有个能上的替补队员,我当场就想躺在担架上出去了。”肖建佳说,这一年,比他在中超踢的那9年还艰难。
    年复一年,中乙顽强生长。这是最需要尊重公平竞赛、最需要打好基础的低级别联赛,它实际应该是中国足球后备力量的爆发点,而不应该是藏污纳垢的角落。

    冲甲失败后,主裁判马力特意绕过保护他的特警来到风鹏的教练组面前,特意说了一句:“都是公平的。”经历了一年搏杀的张军摇了摇头:“真没意思。”这一场连两分钟连续比赛场面都难以找到的比赛中,张军既是抱怨者,又是肇事者。

    很快,这一年又将过去……只要不出“大事”,一切继续。(黎晓斌)

 


·建议·
冲甲生死战鸟巢踢,一场定胜负
    既然在“中国式淘汰赛”的主客场赛制里出现很多问题,为何不借鉴英格兰的成功经验?中乙淘汰赛可以继续现行赛制,但是到了最后的冲甲决战,可以用“一场定胜负”的赛制,安排在北京鸟巢或者工体进行。这样既方便中国足协组织,又避免了主客场的争端,保证相对公平。至于办赛费用,把双方主客场的旅费和赛地费用合在一起,足够了吧?

    如果有北京的球队参加,那就换到上海,可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