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芳为什么要借“李娜”批“体制”?
如果你耐心看完这期《名人面对面》的全部内容,你才会对这次所谓“孙晋芳批李娜”事件始末有起码的认识。其实身为网球管理中心主任的孙晋芳从头到尾都在批体制,而只是拿李娜做了一个例子。
很可惜,我们身处的是一个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标题党”,只要有足够引起争论的话题,才会有暴涨的点击率,通俗一点说你得有让人吐槽的欲望,你的东西才会引起转发、引起评论。所以,当“孙晋芳”+“批李娜”+“缺教育”这几个关键字连在一起,网站报纸的小编们已经能兴奋地捕捉到一个必定会火的话题。
于是,打开各种网页、论坛,你会发现果然有很多网友在抒发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其中当然以喷孙晋芳为主。事实上李娜是正儿八经上过大学的,这比中国99%的运动员都强,说她还“缺教育”确实有失偏颇。而且李娜骨子里坚韧、倔强的性格,本身就决定了她是个易怒易冲动的运动员,就算从小的教育再多,这种内在个性也难以磨灭。
这些孙晋芳不可能不了解,所以她想说的真正内容并不是这些。她的原话是:“我特别理解李娜,也体谅她的不容易……李娜从小选择了网球,她在教育这一块是缺失的,心理发展不够全面……很多东西不是她想要的,但她自己就是解脱不了。”前面的都是铺垫,孙晋芳想说的其实是未来的想法和追求:“网管中心想依靠九年义务教育,然后用西方的理念来做,做一个全面的融汇中西的国家人才。”接着她还提出:“举国体制必须要完善和改革,不能再用一个标准和一个体制来概括所有项目。具备职业素养的运动员应该让他们先行一步。”
如果你参透了孙主任的这番讲话,其实她话里的逻辑是为了讲“中国运动员缺乏教育”的共性,然后提出网球管理中心今后“从小提升运动员素质”的思路,再讲到“举国体制应该允许某些项目试验性改革”的设想……
如果不是借着李娜说事,谁有功夫听这些大道理?
其实比“批李娜”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体制内”的中层干部,孙晋芳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力度和篇幅去指出“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她似乎已经成竹在胸——
“如果在现有体制的运行下,我们的网球走不到今天。因为体制不符合这个项目的规律,不符合市场运作,所以我必须改。但是改的时候必须找准时机,找准切入点,早也不行,晚也不行。”
“很多她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要替她们解决。总而言之,网球走出去是一条必须执行而且收效明显的方案。按照原来的体制来,网球就是死路一条。”
……
听话要听声,尤其是领导的话。这一次,孙晋芳是在为网球接下来更大动作的“职业化改革”争取空间和舆论支持,只是一不小心碰到了“李娜”这个敏感词。
很明显,孙晋芳早已经想好,“被喷”是值得的。(黎晓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