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鲁西埃与球迷冲突考验俱乐部,别一错再错。“蒂加纳们”已成快速消费品

(2012-04-10 01:55:14)
标签:

体育

问:特鲁西埃与球迷的矛盾如何演变?
答:真正考验俱乐部的时候,别再一错再错!
    “倒特”的球迷可以暂时平静下来,再给老特几轮时间吗?很难。
    特鲁西埃可以暂时收藏被侮辱的伤痛,对质疑者视若无睹吗?也很难。
    现在夹在中间最难做的是红钻俱乐部。一方面已经完全按照特鲁西埃的理念渐渐打造出了新的系统和新的团队,现在半途而废,前面付出的代价和损失就打了水漂,商业价值和品牌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违约金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另一方面,球迷又是得罪不起的,毕竟比赛是公开进行,买票进来喊一嗓子拉条横幅,本身并不违法。至于赢球后到球队大巴喊“下课”做手势,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但为什么俱乐部自己没有把安保工作做好?教练球员通道没有一个栅栏,没有一名保卫人员?
    所以董事长万宏伟在事发后24小时就主动与球迷网上聊天,并对特鲁西埃某些言论做了道歉,的确是红钻俱乐部鲜见的“危机公关”高招,其实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补救措施。问题是,这边老万在笑笑说“没事没事”,那边特鲁西埃依然难以妥协,这与5个月前的“罢训事件”何其相似?不同的是,球员可以转会,球迷却不是你让他待家里他就待家里的。
    “挺特”和“倒特”的球迷态度很明确;特鲁西埃“不容质疑”的态度其实也很明确。所以事情接下来怎么发展,还是得看俱乐部怎么做了。
    最高明的办法是让双方暂时搁置分歧。一方面以“道歉”的态度安抚激进的球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看到球队进步的希望、明白俱乐部的难处,从大局着想继续支持球队;另一方面做好特鲁西埃的思想工作,为他排除干扰安心带队,不要再说任何气话。到了比赛现场俱乐部必须做好规范化安保工作,球迷在球迷区域、球队在球队区域,确保比赛顺利进行。若能取胜自皆大欢喜,若结果不理想也不至于直接冲突。
    如果这些工作没做好,双方继续正面冲突,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对于深圳足球来说,那将是一次绝对的悲剧。(黎晓斌)

 

 

 

可怜“蒂加纳们”

外教已成中国足球“快速消费品”
    昨天李桐兄发表在《深圳晚报》的“当法国式傲慢遭遇中国式浮躁”一文,提到“教练与球迷的关系从来都是围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而一旦拥有,所有的浪漫与幻想便在签约那一刻发生改变……”简直是入木三分。这句话适用于特鲁西埃,更适用于他的同胞蒂加纳。
    仅仅5轮,当年的“法兰西铁三角”之一,后来的英超教头,就已经陷入困境;1胜2平2负,上海媒体终于忍不住了,昨天不约而同地掀起了“质疑蒂加纳”的行动。
    归纳一下这些言论:蒂加纳的失误先是主要是用人不当和位置混乱,用没打过比赛的郑凯木踢后腰,用1米92的邱添一去防守穆里奇,还让擅踢边路的冯仁亮临时去中路组织进攻参与防守……还有一点,就是“蒂加纳是位对打法和要求说得很少的教练”。最后引用“资深人士”的话:“蒂加纳这种类型的外籍教练,很难适应中国足球。”
    这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套路:战绩不佳——用人不当——性格缺陷,幸福总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不幸。这10多年来到中国执教的外教如过江之鲫,来了又走了,最终算得上“成功”的,都不是真正能带来技战术革命的。当下最火的江苏德拉甘,去年最火的青岛张外龙,取得佳绩的原因无非是抓好防守,找对外援,人一走或者投入减少,一切又回到原点。而最被球员肯定的“大师”,却是那个总是喜欢给你讲最简单ABC的霍顿。
    球员还是那些球员,外援无法入籍。于是请有名气的外教成了中国足球的“快速消费品”。卡马乔不行了,蒂加纳也不行,于是我们要消费里皮,恨不得把穆里尼奥、瓜迪奥拉通通买来。有用吗?你可以把英超的教练队员都买来,你买得来英超的体制、买得来英超的运营理念吗?

    蒂加纳的问题并不是他有没有水平,而是你还停留在GSM时代,人家却已经是WCDMA制式,两个东西不匹配。
    因为比赛不够好看吸引球迷,所以需要“炒名气”。但又因为“炒”的都是远离实际的题材,对提高比赛质量又难以起到真正作用,这是互为矛盾的现实,博得的只是一时的关注。(黎晓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