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生活·
深圳你我他,足球靠大家②
(又到议论深圳足球的季节,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和深圳足球同呼吸共甘苦的人们到底怎么说。)
三支深足能不能把蛋糕做大?
黎晓斌 文/图
新赛季深圳“三足鼎立”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兴奋过后,球迷和许多业内人士都产生忧虑:一支球队尚且艰难度日,三支球队又该如何联合将深圳足球市场这块蛋糕做大?三家俱乐部的董事长、老总面对这个问题时,都发出了“竞争促进步”的意见。

对于深圳足球来说,数量重要,质量也很重要。
万宏伟:三家共存必然存在竞争
深圳红钻董事长万宏伟对于多了两家竞争对手一直采取支持的态度。“我早就说过,多了两支球队一定是好事,有竞争才有进步。虽然现在红钻队在高一个级别的联赛,但是如果我们不努力,很快会被超越。同时,多两支球队一起进入这个市场,会吸引更多人关注深圳足球,带来更多的支持。像国外那种狂热的德比气氛如果能在深圳出现,对于深圳足球来说绝对是好事。”对于深圳名博队要与红钻队共用宝安体育场,万宏伟说,对体育场的保养信心十足。而且,红钻俱乐部已经将办公室搬到了宝体。
万宏伟表示,除了竞争球迷外,三支球队还可以带来更多实战锻炼机会,像目前红钻队4名打不上比赛的年轻队员,就希望能租借到另外两家俱乐部去参加乙级联赛,锻炼成熟后再返回红钻。
孙刚:立足点不同做好自己最重要
深圳风鹏的总经理孙刚则表示,三支俱乐部的历史背景和综合实力不同,竞争的动力也会有不同。他坦言风鹏队现在更希望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练好内功、搞好青少年培训为重。“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我们现在把自己的年轻队员打造好,而且要建立好自己的培养纽带,这样才可以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孙刚特别怀念1996到1998年的繁盛时代。“那个时候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足球,如果我们三支球队能重新回到大众关注的焦点才算是成功。”
余怀英:建议组“深圳联队”踢深圳杯
三位老总里“德比”概念最强的要数当年在伯明翰队当副主席的余怀英了。那时伯明翰和维拉的德比大战每次都箭在弦上。但现在余怀英更希望能先“联合”再竞争。
“我希望能在7月份的深圳杯中组成一支‘深圳联队’,让三支深足的优秀力量集合在一起,对抗富勒姆、赫塔菲这样的欧洲强队,让深圳球迷充分感受深圳足球的强大。”他希望,三家球队能在这种“合中有分”的竞争中达致“三赢”结果。“最好每支球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吸引不同的球迷群体,这样才算是成功。”(黎晓斌)
过来人黄澍:三支球队走三条不同的路
(黄澍,前深圳凤凰队老总)
“三足鼎立”首先是要多元化,从资本的结构,投资的来源都要多元化,要允许有多种思路和不同方式,最后谋求一种能盈利的模式。恒大是一种模式,以球养球也是一种形式,中国足球还处于摸索的阶段。最后的结果就是看哪条路走得通。
第二个问题是球员。从大的环境来说现在不缺钱,缺的是球员。怎么搞青少年,怎么能把梯队真正搞起来,想真正做足球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
第三个是球迷,也就是足球文化。俱乐部要转变思路,不要把自己再当明星,要建立情感纽带,情为根然后才是成绩。所以就是要找到能触动人的东西,往往只是一点抓住了,他就成了你的铁杆。必须把这件事落到实处,一点点事情不注意,往往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归根到底,深圳足球还是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政府也在思考怎么参与进来,我们就是要细化和具体化,让政府的参与具备真正可操作性。
红钻也好,新球队也好,都孕育于深圳足球这片土壤之上。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流失,现在做的是补救,是完全归零后的重建。红钻队的降级说明深圳足球的底蕴不够了。3支球队的生存模式都不一样,历史渊源和团队都不一样,完全走三条不同的路,应该以欣赏的态度去观察他们,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三家都好当然是好事,就算失败了也是对后来人的教训。深圳的足球不会倒,到底以后怎么能做好,坚持到最后的那个才知道。(黎晓斌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