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2020-04-16 14:58:3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两大转型战略——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正是乡村振兴自身发展的两大“跳板”和发力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不仅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也能更有效地破解“三农”难题,带动广大贫困群众就业,使他们看到日子有盼头,感觉到未来有希望,从而激发出真正的内生动力。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总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一种可持续性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这种新型产业发展体现了产业融合带来的无限可能。
放眼未来,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一方面要延长农业产业链,寻求更多产业机遇,针对现实需求培育全新的而向市场的农副产品;另一方面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通过衍生新产业新业态来创造农村新的增长动力,激活农村的产业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的生产主体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土地流转,激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三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众所周知,乡村振兴战略要到达的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振兴,覆盖面宽,涉及面广,这就表明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以单一的经济效益来衡量振兴与否,还包括生态环境领域的振兴。
唐朝诗人孟浩然曾在《过故人庄》一诗中,描写了应邀到一位农村故友家做客的经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孟浩然笔下,即使只有寥寥几句,但这样清新愉悦、绿树环抱的村庄,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
自2013年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里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在保护传统乡土文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认为,美丽乡村应以朴素淡雅的村落民居为形式,以生态循环的农业为基础,以自古传承的耕读文化为灵魂,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韵律。
毋庸置疑,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最核心因素,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这也是实现脱贫攻坚,带领困难群众走上全面小康之路的方法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体自然也会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更高的期待,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更长远的愿景,也就能产生出更自觉主动、热情饱满的内生动力,例如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生活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出于对自身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本身也期待拥有一个更加美丽的乡村或者一说居住环境。
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于农村发展也有了新的需求。农村空气清新,田园风光优美,城市居民也希望在乡村能够体会到农耕文化和“乡愁”等精神产品。城市居民渴望乡村能够提供休闲度假的好场所,这些是对农村发展更高层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