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落乌啼后的“霜满天”是什么?

(2019-08-08 09:06:01)
分类: 【说文解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诗人张继的名句。

月落乌啼后的“霜满天”是什么?

对于第一句中的“霜满天”,很多人觉得难理解:既然月亮落了,天黑了,怎么会看到霜呢?同时,霜又怎么会在天上呢?

有人解释说,张继彻夜未眠,月落是凌晨。那么如果是凌晨,后面怎么会又出现“夜半钟声”呢?

进而又有人解释:“霜满天”,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但是却符合诗人的感受——茫茫的江面上,愁苦的诗人感到冰凉的霜气从四面八方而来,包围了自己,也好像弥漫了整个天空。

       其实,这个句子非常自然,背后包含一个科学知识:月亮并不是大家想象中天一黑就出来,一亮就落下。月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同,有时月亮会有早上出来,晚上落下的现象。

       同时,还有一个自然现象:大家会发现,如果天上有明亮的月亮时,往往看不到星星;而满天繁星的时候,看不到月亮。这是月亮的亮光对周围的削弱。正如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说的就是这样。

月落乌啼后的“霜满天”是什么?

       张继看到的恰恰和曹操相反,那天正是月亮早上升起,前半夜时落下。因为羁旅忧愁未眠,进而看到满天的繁星,产生如霜的寒意。之后到了夜半,听到寒山寺的钟声。如此一来,时间轴完全吻合,也不需要牵强的违背自然的解释。

       “霜满天”,就是“繁星满天”。

月落乌啼后的“霜满天”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