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外选择学习体育,是能够收获可见的技术,有可见的测试指标,身体好也是明显能感受到的。所以,如果只给孩子选择一个兴趣班,体育是性价比最高的。
从资金投入上讲,体育也是花费最少的。往上走可以训练打比赛,一般玩也可以家长带着孩子练,或者几个孩子走“野路子”。
选择体育兴趣班,注意同一阶段只练一项。因为练体育时间、精力消耗都比较大,若是想走专业,那建议选择体校;在普通学校,为了一个兴趣、一个未来小伙伴周末聚一次玩的活动影响学业是不理智的。

下面李老师分类来谈一谈体育兴趣班:
【技术展示类】
例如:游泳、滑冰、轮滑、武术套路、健美操、定向越野、长跑、田径等。
这些对外界条件依赖比较小,投入比较低,对孩子身体特性要求比较低。选择这些,主要目的就是强身健体、自娱自乐,是一个发泄精力、满足好动的好方式——顺带把中考体育也练了。
【个体对抗类】
例如:小球类(乒乓、羽毛、网球),武术类(柔道、跆拳道)等。
这些就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比如要有对手陪练。球类的,家长比较容易担当陪练,武术类的,则需要勤跑训练场了。加入对抗性的运动,可以给孩子一个参与练习的动力,同时,在对抗中磨炼意志品质。就目的而言,还是强身健体,养成良好运动习惯。不要想练个武术就能看家护院、行侠仗义,遇到坏人赶紧跑了报警。
【团体对抗类】
例如:大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等。
这些练习和比赛通常是分开的,小规模练技术,大规模打比赛。活动中除了收获技术,还能加强同伴交往,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把这一类作为兴趣的孩子,体育考试就不用发愁了。因为从训练标准和强度看,都是超过学校体育要求的。
训练内容的丰富,相应的对家长的精力和时间占用也相对增加,陪练、督促是少不了的。或者家长提供更多财力,聘请教练来训练。
【高端精英类】
例如:冰球、棒球、橄榄球、击剑、马术、高尔夫、赛艇等。
这些从运动性质讲,是应该分入以上几类。但从选择兴趣班角度讲,还是需要单独说一说的,因为这些不适合大多数家庭选择。
虽然不少机构搞低端式、体验式,一般家庭都可以接触一下这些“贵族”项目,但当想作为一个坚持的兴趣时,就会发现困难重重。
比如冰球、棒球、橄榄球,因为场地等客观条件制约,在国内并不普及。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都是一大笔资金的投入,还有搭上时间和精力。而且比赛需要凑一个这样的高端团队比赛,这是普通家庭难以达到的。
击剑、马术、高尔夫也是同理,偶尔玩一下,拍拍照没什么。但想参加比赛,哪怕是业余——买匹马的钱大概等于买辆宝马X系。
附带一说,想爬藤的,还是要练这些的,因为人家藤校就是用这些作为一个门槛——没错,人家是资本主义国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