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托马斯和史黛拉·翟斯做过一个大型的婴儿群体研究,研究结果将婴儿的气质分为三种:易养型、难养型和发动缓慢型。通过实践经验,这三种类型孩子之间的差异会延续到中学,高中后趋于稳定。
易养型:生活规律、性格开朗,容易适应环境,对事情反映比较积极,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难养型:生活缺乏规律,精力旺盛,动作多、频率快,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

发动缓慢型:活动水平低、反应慢,情绪经常处于消极状态。

是什么造成孩子气质类型的差异呢?
1、孕期环境
如果母亲怀孕时经常处于紧张、生气或者吵闹的环境,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上升,就会影响胎儿。同时吸烟等环境污染,也会影响母亲情绪,进而影响胎儿。同样,接受外界的正向刺激过少,也容易使胎儿反映的灵敏度、灵活性降低。此外,分娩方式、是否早产也会影响孩子基础气质。
2、家庭结构
家里老人的溺爱以及教养方式不统一,就容易使儿童活在矛盾当中,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适应能力差。
3、父母个性
父母的性格遗传因素以及养育孩子过程中传达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较为消极,或者容易焦虑,那么就容易使孩子成为难养型。
在孩子气质类型方面,“马太效应”体现得尤为明显。易养型的孩子,父母态度也更温和、家庭氛围更民主,例如孩子积极乐观、活泼可爱、做事认真,平时受到家长的表扬认可也多,这就成为孩子进一步做好的动力;反之难养型孩子表现不尽人意,还经常闯祸,家长就容易失去耐心,转为责骂,甚至放手不管,那么孩子表现就更为糟糕。
对于家长而言,虽然都希望自己孩子是易养型的,然而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或者知识缺乏造成的损害以及一些意外,使得孩子气质类型并不如人愿,那么就需要家长及时对自己的教养策略作出调整。
1、易养型孩子
家长无需太费心,给孩子留出充分探索的空间,遵循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只在大的方向以及原则性问题上着手就可以了。
·培养良好习惯。这类孩子比较容易养成好习惯,所以家长只要按部就班,培养基本习惯就可以。同时精神奖励就可以起到良好效果,尽量少用物质奖励。
·纠正不良行为。家长也不要因为“光环效应”而认为自己孩子完美无缺,这种孩子因为一贯优秀,容易形成自大的心理,同时在群体交往中容易“拔尖”。所以家长对孩子行为还是需要制定要求并且做出行为规范。
·启发多角度思考。一些易养型孩子容易“认死理”,虽然坚持不懈,但做事比较教条。家长平时要引导孩子遇到事情多想一些解决办法,并且给孩子一些解决策略。同时,注重综合培养,以此拓宽孩子的眼界以及思路。
2、难养型孩子
家长首先要接受这个现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对孩子动怒,因为“难养”并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同时,也不要麻痹自己,彻底放手,用易养型的心态对待。
·培养良好情绪。这类孩子负面情绪比较多,家长要注意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孩子。有些家长自己在社会上比较失意,容易将不满发泄在家庭中,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问题。所以,即使自己事业没什么希望,在家也要保持笑脸,去带动感染孩子。不要让孩子还未开始人生,就植入“失败者”心态。
·帮助孩子接触新事物。这类孩子虽然在家里“闹翻天”,出去却是“杵窝子”。家长要有意识带孩子接触新环境,不要因为孩子试几次不接受就发脾气或者训斥。培养孩子良好兴趣,从而改善心境。
·遇事冷处理。不要因为在外觉得“丢面子”就当众训斥孩子,容易激发矛盾。同时,也不要针尖对麦芒激化矛盾,事后再讲道理。家长要接纳孩子“不优秀”的表现,放低标准,抓主要矛盾,不要事事都管。
3、发动缓慢型孩子
这类孩子的家长要充分接纳孩子,对孩子的表现予以理解,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一定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从而增加焦虑,加重孩子的压力,使得孩子更容易选择逃避。
·充分的技能训练。生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前提,加重要带孩子充分进行锻炼,提高孩子的运动以及反应能力。让孩子做家务,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不要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因为能力不提升,学习上事倍功半。
·鼓励孩子适应环境。带孩子去尝试新奇的东西,增加刺激比如玩乐、听音乐、看电影等。通过这些刺激,提高孩子的发育水平。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与孩子对话,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创设机会引导他与小伙伴进行社交挥动,从而感受到乐趣,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最后,是李老师就孩子步入小学阶段提供一些忠告:
1、易养型孩子:
家长可以提早规划下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或者综合提高孩子的素养,不要“浪费”自己孩子的潜质。同时要注意,一定要开发孩子思维,因为这类孩子中,会有一些“伪资优生”——只是因为听话或死记硬背而成绩出色,到了中学就会落后。
作为家长,日常一定不要“拉仇恨”——你看我也没怎么管孩子,他就这么自觉,这样会使自己孩子在群体中孤立。平时要把勤奋挂在嘴边,多传播正能量,力所能及地为其他家长提供帮助。
2、难养型孩子:
这类孩子不仅没什么成绩,而且隔三差五惹祸。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让老师以及其他家长觉得“虽然孩子难处,但家长人挺好的”——这样会给自己孩子多一些谅解与帮助,从而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样,随着孩子成长,到了五六年级会有好转,步入中学问题就不大了。否则,如果家长对外界也是对抗的态度、不在养育上做出配合,孩子很容易走入歧途。
同时,一定要给孩子“一技之长”,使他能在某一方面得到同学的认可。比如利用好动的特点,平时多锻炼,在体育上比较出色,或者劳动中不怕脏、不惜力,对待同学宽容、不计较,这样也能使自己的生存环境更好,从而赢得成长改善的时间。
3、发动缓慢型孩子:
这类孩子在学习上会表现出不适应,成绩多不理想。家长要给孩子确定一个适合他的成绩水平,不要盲目和别的孩子比较,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和自己比有进步即可。日常安排留有空间,充分参与家务以及体育活动,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使学习随之提升。
在班级中,重点要提高孩子情商,有一个捷径是将“谢谢”挂到嘴边。这样老师会觉得孩子“虽然成绩不佳,但是挺懂礼貌”,这样就会多一些帮助;同学也会和他关系比较好,虽然没有什么出色成绩,但大家仍然喜欢它,日常生活中也能获得帮助。
最后,家长一定要明确,孩子的起点不等于终点。即使是遇到难养型的孩子,就像游戏选了“困难模式”,如果家长多些耐心,从自身做出改变,孩子长大一样可以很出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