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孩子表现很“幼稚”是为什么?
(2012-12-31 20:37:53)
标签:
幼稚心理缺陷教育 |
分类: 【家长课堂】☆ |
事实上,孩子表现“幼稚”是由于青少年儿童由于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不足,进而引起心理发育不良,身心发育脱节,心理特征比实际年龄幼稚,并呈现出心理活动和认识水平低龄化的现象。它实质上是一种青少年儿童心理不成熟的幼稚型心理缺陷。举例说明,青少年儿童这种幼稚型的心理缺陷,一般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生活上往往表现出懒散情绪。例如不爱动手动脑,常常无所事事却整天叫累等。成就动机较低,心理动力低下,缺乏崇高的理想追求。
二、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被动倾向。例如,家庭作业一定要家长连哄带骗地推着才做;生活上不能自理,事事都要依赖父母,因为上学会离开父母从而谈起学校就表现出烦躁情绪等。
三、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的低龄化。例如爱打电玩和动画,喜欢卡通类饰物和玩具;骄气,行为举止、表情语调幼稚,明确地或在潜意识中表示不愿意长大等。
一、父母或祖父母辈的过分溺爱。现在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而且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家长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在过分自我中心式的养育环境下成长,很少会考虑他人想法以及感受,这使得孩子本应该三四年级完善的“他者意识”滞后。
二、父母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心理健康与发展。很多父母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使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却不经意间减少了孩子课余一起沟通游玩的时间。即使是孩子们一起玩,往往也基于家长们的朋友关系,而不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朋友。
三、父母爱的丧失。现今社会单亲家庭并不鲜见,而且有不少家庭父母其中一人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如此孩子在潜在的不安全环境下长大,对现实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此外,一个家长承担家庭的重任,难免会有焦虑情绪在不经意间传染给孩子。
一、慎用“赏识教育”。皮格马利翁效应主要是应用于自卑的学生,而当今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关注与表扬之中,如果再刻意过多夸奖,就会越夸越不自知,越夸越没形。而且过多的表扬也会使得表扬“贬值”,更促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怎么做都是好的。
二、帮助孩子去获得一个广阔的生活学习空间。父母应该多陪孩子外出旅游参观,在出行过程中教给孩子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不过多干涉孩子与人交往的自由,但应该教会孩子交往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正当的自我保护手段。
三、指导孩子关注社会。可以写新闻评论、写建议信等,帮助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写作过程中,孩子要完成收集整理、思考酝酿,最后合理措辞这一完整的表达过程,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思维更深入、更成熟。
总之,解决青少年儿童心理幼稚,家长要关怀与指导并重,视孩子为人而非物。不能只溺爱顺应,还要注重矫正偏差。不能把孩子封闭在保护网中,应该重视对孩子的社会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