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字八法”的真正由来

(2012-11-24 11:55:29)
标签:

永字八法

由来

文化

分类: 【学海拾珍】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但要说起其由来,恐怕多数人会说是起源于王羲之。并且还能绘声绘色地讲出典故: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还有更神奇的。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练字,苦练无果。一日梦到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对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

      启功也曾持此观点,并借此进行批判。他在郭沫若发起的《兰亭论辩》中写了篇文章《<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谈到:《兰亭》的第一个字是“永”字,于是有人把它作为概括一切笔法的咒语,称作“永字八法”。假若《兰亭》当年以癸丑起句,就有“癸字九法”。

      其实“永字八法”的确立,并不是由对王羲之的崇拜而来,二者纯属巧合。唐朝有一个书法理论家叫张怀瓘,他在《玉堂禁经》中的谈到:“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其中“隶”字指的不是隶书属,而是楷书。)可以看出“永字八法”早在东汉就已产生,经历钟繇、王羲之后传于后世。

      中国古人很喜欢附会名人,在附会时还会变出有趣的典故,几代人口耳相传,“永字八法”的“版权”就归了王羲之。不过讲故事归讲故事,做学问还当求其本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