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耳朵”无关的“左、右耳刀”
(2012-06-27 22:14:43)
标签:
左耳刀右耳刀偏旁阝左阜右邑杂谈 |
分类: 【说文解字】 |
在汉字中如 “队、阶、陆、阻、阵”等字左边都有偏旁“阝”,此偏旁被称为“左耳刀”,同样还有一些字如“邺、邳、邶、郊、郭”等字右边都带有偏旁“阝”,偏旁被称为“右耳刀”。
大家都知道,汉字中占多数的是形声字,而偏旁多是表“形”,很多字看到偏旁就能猜出大概意思。例如“浝、涑、湚、濓、潚、潞”等字你并不一定认识,但可以猜出都是和“水”有关。
可这个“左、右耳刀”就让人费解了,和“耳朵”有关还是和“刀”有关呢?似乎和这俩物件都相去甚远。
实际上写在左边的“阝”是“阜”( fù),意思为土山,引申为厚、多、盛的意思。
例如:
“阿”本意就是大的土山的意思,因而有“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因为引申为大,也加在人称前表示尊敬“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辞》)
“阶”为用砖砌成梯形的道,取“高、厚”之意思。
“防”本意为防水的堤坝,堤坝可以理解成小的土山。
“阵”意为土山前摆开战车,即两军交战,后演变成战斗队形。
“阳”山南水北为“阳”, 阜为土山之意。
“阴”山北水南为“阴”, 阜为土山之意。
“限”本意为受阻隔,也是与山有关。
而写在右边的“阝”是“邑”(yì),意思为都城。
例如:
“郊”意思是城外,上古时代用来称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
“郭”意思是城墙,“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辞》。
“邦”意思是诸侯国。
此外还有“郑、邳、邶”等古国名与“郓、邺、郧”等古地名。
总之,“阝”和“耳朵”一点关系也没有,可以用“左阜右邑”来记住这两个偏旁,再遇到生字时即使没有字典也能猜出大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