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光中《无论》谈当代诗押韵
(2011-08-17 16:57:16)
标签:
当代诗押韵余光中李敖打油诗文化 |
分类: 【谈诗论道】 |
余光中是当代著名诗人,其近体诗作品被很多人推崇。但是说实话,余光中的诗还未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的诗歌很多不押韵,从格律上讲,余光中也不注意最后一句的平声结尾问题。
为什么李琢文老师一直强调诗词的押韵问题?从诗歌起源上讲,公认中国诗词的起源是《诗经》,诗经305篇,只有《周颂》中的《清庙》、《时迈》等七篇不押韵。诗经中“颂”多是歌功颂德的废话,即使这样,也仅有七篇而已。这说明,押韵是诗歌最基本的特点。
押韵是不是难为诗人呢?写诗本来就不是一件大众的事情,当然没有啃萝卜那么轻松。不过只有在用韵和格律的限制下写出来的东西,才值得被称颂流传。写诗就像跳舞,而用韵和格律就像钢丝,在地上蹦跶谁都会,而能在钢丝上舞蹈才是你的能力。所以,想成为诗人,第一步是学走钢丝,也就是如何能写出押韵的诗,之后才是跳舞,既将你的感情法会的淋漓尽致。
那么押韵是不是限制了感情的表达呢?如果说限制了感情,只能说是语言掌握的不够。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余光中的《无论》一诗,李敖大师看后就说写的不好,并进行修改,文意以及遣词基本没变,只是押韵了,难道说感情效果不如之前的么?既没有破坏原诗的感情,读起来又更有韵味。这就证明了,押韵是不会影响感情的表达。如果感觉到用韵限制了自己的情感表达,那只能说是语文功底还需加强。
无论
无论左转或右转
无论东奔或西走
无论倦步多蹒跚
或是前途多漫漫
总有一天要回头
回到熟悉的家门口
无论海洋有多阔
无论故乡有多远
纵然把世界绕一圈
总有一天要回到
路的起点与终点
纵然是破鞋也要停靠
在那扇童年的门前
再举个例子吧,唐时张打油的诗被文人所笑话,今天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被文人认为俗不可耐的打油诗是千古笑料,但是张打油还知道状物而不言物,注重押韵,当代诗人和他一比,多数还真不及呢。
最后给喜欢写现代诗的朋友一个建议,因为语言发音的变化,格律不顾也就算了,但是押韵还是要做到的。毕竟格式体裁都能变通,如果连用韵都没有了,那什么叫诗呢?